《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 年 5 月 1 日《东方时空·百姓故事》开播,经过短暂的探索、调整,栏目打出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旗号,以纪录片作为栏目的制播形式。《百姓故事》的产生是中国纪录片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电视传媒乃至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后,纪录片的主要传播媒介经历了一个由电影到电视的转变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初,大众文化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国电视传媒改革也进一步深入。《百姓故事》诞生之后,由关心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关注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心理感受与精神状态,对“服务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百姓故事》栏目发展至今已有 12 个年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百姓故事》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言,是因为其节目中处处体现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一种源于尊重体贴而进入拍摄对象日常生活,乃至其内心世界的爱护与关怀。与已往专题片或纪录片不同,《百姓故事》首先关注的对象是普通人,其次它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去关注普通人。这种平民化的视角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真实反映,是与中国电视传媒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方视角相区别的。《百姓故事》前制片人陈虻要求栏目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你的所谓责任感,放弃你的所谓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被拍摄对象。其结果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正是这种平民意识的具体反映。 以《百姓故事》为代表的大众纪录片的出现,是中国纪录片、中国电视传媒发展的历史必然。《百姓故事》,试图“在飞速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实现人文关怀,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自下而上的关注与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中国普通百姓在这个变动中的个体命运,书写普通百姓的影像历史,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大众纪录片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大型零售商加快了全球化扩张的步伐,纷纷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零售经营场所,通过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营销
校长是学校最重要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农村小学校长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对于有效管理农村校园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校长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我国宋代成书的《百家姓》,把姓氏编成一本启蒙读物,其中包括几百个姓,但也未能把我国的姓氏搜集齐全。那些女字旁的姓,像“姬”、“姚”等。甚至可以反映出远古时代女性中心
期刊
完成了一个低压微功耗CMOS 轨至轨输出运算放大器的研究设计。采用低电压供电的模拟电路不但能减少电路的功耗,而且能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成熟产品。而国内
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成就目标定向作为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成功女性的比重在逐渐增加,这直接引起了心理
随着信息社会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频率资源显得愈加宝贵。因此,压缩语音信号的传输带宽或降低电话通道的传输码率,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语音编码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司训机构集中培训大中型乘坐车驾驶员的必要性依托司训机构开展大、中型乘坐车驾驶员培训,可以达到“规范内容、节约资源、提升层次、科学储备、形成机制”的目的,能够较好解决
马尔库塞(Hebert·Marercause, 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激进批判精神和深重历史责任感的人本主义学者。在西方美学史上马尔库塞
图像信息具有直观形象、处理精度高等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图像采集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