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论》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实论》由诃梨跋摩所造,传入中国后由鸠摩罗什译出,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文语言简洁,结构精炼,且重于对“四谛”阐述,并以“四谛”为序来著论。论中通过对小乘毗昙学说的批判,来阐述其不同于小乘的理论。不仅实现了对小乘思想的超越,还吸收了大乘“空观”思想。使其成为了毗昙于三论之间,具有特殊地位的一部经典。论中的哲学思想,则主要体现了“苦”的观点。从“苦”出发,探究“苦”的原因,以及灭除“苦”的方法。这也是《成实论》向大乘过度的重要契机。所以其中的诸多观点与传统小乘经典所说有较大的不同。本文将着重论述其不同之处。现就《成实论》特有的哲学思想展开论述,全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成实论》研究的动态,并分析当下对《成实论》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为《成实论》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流传。此处介绍了诃梨跋摩的生平以及成书时印度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此论传入中国后,被分为南北两个派系的流传情况。第三部分为《成实论》的宇宙观,分为宇宙要素论和宇宙生成论以及对两者特点的总结。其要素构成说是该论与小乘学说不同的根本,生成论则是其与小乘学说不同的内因。第四部分为《成实论》的认识论,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所主张的对世界的分类与看法,不仅使其与小乘将二谛视为“有”的观点区分开,详细说明了世谛“有”与第一义谛“无”的观点,还阐述了法空,人空的观点。也是此论超越小乘,向大乘过度的一个重要部分。二是灭心说,不仅提出得道需要认识的“三心”,并且提出只有灭除这“三心”才能获得真智,摆脱业报轮回。此论既有对小乘思想的继承也有对大乘思想的吸收,是小乘向大乘过度的一部必不可少的论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方案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而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大多以言语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师生言语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恰当的、高效的进行师生课堂言语互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优质课最能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教学技能,是推动教育改革、造就高效课堂的典范。因此分析优质课视频实录中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来总结经验
学位
期刊
劳动是幼儿与社会互动、形成对社会初步认知的重要活动形式,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庭作为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幼儿园需要与幼儿家庭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途径,包
期刊
基于幸福预期视角,本文通过3个实验验证了个体的幸福导向对购买类型偏好的影响,以及长期效用关注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验1发现相较于享乐主义幸福导向,实现主义幸福导向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未来自我,使其更加关注产品的长期效用,从而增强了对物质产品的偏好,这种偏好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的资金成本投入上(实验1A),也体现在对产品的时间成本投入上(实验1B)。在控制了购买目标的情形下,这种效应仍然存在(实验2)。但
期刊
期刊
期刊
“兀的”是方言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汇,经常出现在北方人的口语中,尤以今晋、陕、鲁、冀等地较为明显。文章通过对晋语6个方言点的“兀的”一词的词义分析,整理了该词在宋、金、元、明、清历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为晋语并州片常用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期刊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下,服务机器人正在向多个细分消费领域渗透。服务机器人与消费者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需要以信任为基础。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拟人化策略是提升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信任和接受意愿的有效方式,但其也可能产生与预期截然不同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消费情境中,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的期望和需求存在差异。拟人化特质可被进一步分为自然特质(人与动物共有的特质)和独有特质(
期刊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2025年之前,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等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各领域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比例结构持续优化,多元人才支持与服务乡村的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达到初步满足乡村振兴基本需求的程度。而乡村精英作为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城市虹吸效应的吸引下,人口城镇化流动现象愈加严重,越来越
学位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镜鉴古今政治得失、远瞻世界演变形势、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忧患意识的创新论述,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全党要做到知危图安,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打好化险为夷的战略主动战,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