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碧江尊明祠修复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德碧江尊明祠是广府地区为数不多的明代五开间祠堂之一,为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顺德众多祠堂建筑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古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其整体梁架宏大,舒展优雅,明风犹存,被视为顺德祠堂的代表。 尊明祠第三进建筑即祭堂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倒塌后未被修复,侧廊及辅助用房的主体部分荡然无存。其仅剩下的两座头门和前堂主体结构保存完整,但已出现了屋顶局部变形、梁柱歪闪、外墙有裂缝等现象。对这座珍贵的祠堂的修缮亟需进行。2006年,顺德区政府、北滘镇政府、碧江村委会和村民的支持下,修复五间祠建立顺德祠堂博物馆的计划正式启动,第三进建筑和侧廊的修复因功能的要求而变得必要。 尊明祠作为广府地区“最重祠堂”的顺德辖区内“祠堂最盛”的碧江现存最为古老的祠堂建筑,既具有广府祠堂建筑的一般性特点,又因其历史人文背景别具一格。对尊明祠进行历史人文、建筑工艺的研究,以及对其已毁建筑单体进行推测的研究,其过程与结论都将为广府地区其它同类型的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很好的依据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参考价值和较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尊明祠的修复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对头门和前堂的修缮以及对建筑整体格局和已毁的祭堂、侧廊的重建研究,试图通过对碧江的村落格局及其历史建筑群的分析,以及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南番顺地区与尊明祠原来的建筑语境相近、在形制与工艺方面存在较强可比性的祠堂建筑的对比研究,为尊明祠的全面修复提出建议,为修复设计提供支持。 本次修复研究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通过历史地图信息和文献资料推测建造尊明祠时的历史环境的恢复研究。(二)对现有第一、二进建筑遗存进行修缮的研究。(三)对主体缺失的第三进建筑和边路进行重建的研究。
其他文献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在2014年,由我国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文化部联合颁布。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在文件中强调了
论文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宏观背景,以郊区大型住区为微观环境,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着重考察研究了经济制度转型中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大型住区开发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力
学位
经过多年的累积,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矛盾和问题,改造城中村,已经成为深圳争取“存量”土地、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为此,自
城市是人类文明所孕育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危机,不当的人为开发以及缺乏整体规划等原因,不但严重的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飞速的变革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环境敏感度较高的湖泊型、江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
本论文主要以四本公开发行的外文建筑杂志在1986-2004年期间发行的杂志内容(共900余本)作为基础的信息来源。四本杂志分别为英国的《THE ARCHITECTUREREVIEW》中文译名为建筑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也进入了全面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掀起了高潮。然而,不少体育场馆在规划建设时对日后的使用考虑不
产生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控规,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初期城市土地开发、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然而,随着我国“渐进式”改革纵深推进导致一系列制度与环境的变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系统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中经济、社会和文化体育活动在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各种风险因素也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