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卫星观测的地球辐射带电子数据同化建模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辐射带是日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空间区域,充满被地磁场捕获的能量粒子,对在轨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带来潜在威胁。虽然卫星观测能得到不同能量段和投掷角范围的辐射带电子观测数据,但具有固有的时空局限性。比较而言,数值模型能基于一定的物理机制模拟辐射带电子动力过程及其完整的时空动态变化。但是数值模型结果只是真实状态的近似,并不能替代卫星实际观测。因此,本研究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将物理模型和观测数据有机融合,分别考虑模型和观测的不确定因素和限制条件,进而对地球辐射带电子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重构,为深入理解辐射带电子的加速与损失过程及机制提供有利信息。本文内容主要包括磁暴期间辐射带电子相空间密度的多卫星联合观测和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辐射带数据同化建模两个部分。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总结如下:(1)结合两颗范艾伦卫星和三颗GPS导航卫星在2013年3月的同步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发现在3月17日磁暴期间,当太阳风动压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辐射带电子通量会发生骤降。通过将电子通量转换成电子相空间密度,并利用不同第一、第二绝热不变量(μ,K)组合条件下PSD径向分布的差异性,深入分析磁暴期间辐射带电子的动态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磁暴主相期间,主要是由于磁层顶阴影效应以及伴随的向外径向扩散损失导致PSD快速降低;磁暴恢复相,主要由于局地加速作用导致PSD大幅增加。位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多颗卫星观测为明晰辐射带电子动态变化背后的物理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重要便利。(2)基于范艾伦卫星和GOES卫星观测数据,结合一维径向扩散模型、一维投掷角扩散模型、二维径向-投掷角混合扩散数值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在数据同化模式下重构辐射带电子通量的时空动态分布。一维径向扩散数据同化模型可以很好地重构地磁活动期间高L-shell区域辐射带电子的加速过程,却由于损失机制的缺失而严重高估了低L-shell区域的电子通量;一维投掷角扩散数据同化模型可以很好地重构辐射带电子在地磁活动期间的损失过程,而由于加速机制的缺失不能复现低L-shell区域的电子加速过程。通过同时考虑径向扩散效应和投掷角扩散效应,本文建立了二维径向-投掷角混合扩散数据同化模型,并对不同MLT区间的辐射带电子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重构,通过与观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卡尔曼滤波在构建辐射带电子动态变化完整图像的适用性以及同化模型的可靠性。二维电子辐射带数据同化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加深对辐射带电子的加速与损失过程及背后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辐射带电子动态预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中国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技术孕育阶段、爆发增长阶段、融合协同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走了一条从模仿与本土化改造到自主创新、优先发展消费互联网、以规模优势“反哺”创新、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经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以需求端为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期刊
自2004年石墨烯(G)被成功制备以来,二维材料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二维材料家族的成员已经十分庞大了,并且还处于火热发展阶段。二维材料在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等领域具有众多独特的性质,为催化、能源、集成电路以及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本征结构的原始二维材料在未来是不可能满足多功能新兴应用的要求。因此,对二维材料性能的进一步调控在多功能设备中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
学位
高精度道路地图是自动驾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车道级路网数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量的道路存在新建、改建的情况,为了保证车道级路网数据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需要对既有车道级路网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目前车道级路网信息更新的方式是利用传统测量采集车对需要更新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人工处理采集数据后更新至既有路网数据库中,这种更新方式
学位
目前,正渗透(FO)技术在发电、脱盐、污水处理等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应用潜力。FO具有居多优势,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高性能FO膜的开发。本实验是以目前应用最多的薄层复合聚酰胺正渗透(TFC FO)膜为基础,通过对TFC膜进行改性来制备性能更高的TFC FO膜。传统的TFC FO膜由聚酰胺(PA)活性层和多孔支撑层组成,是由间苯二胺(MPD)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在聚砜(PSf)底膜表面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交通管理部门采集数据的渠道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繁杂,如何在海量数据中通过分析研判和数据关联碰撞,挖掘有价值的潜在信息,辅助交管部门对城市交通做出准确的决策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交管数据往往与空间属性相关,而传统分析型数据库大都缺乏空间分析功能;传统GIS平台虽然具有较为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但受限于单机架构,单机处理性能成为瓶颈,时空大数据的处理
学位
高精度地图包含车道位置、车道属性以及车道连通语义等丰富和复杂的交通信息,其自动化和低成本获取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技术难点。在大数据时代众多数据源中,图像具有采集成本低、更新快、语义信息丰富、处理方式多等优势,但现有研究中缺乏车道语义信息提取及图像中车道和交通标志真实坐标解算研究。本文开展了基于车载图像的车道线和道路交通标志信息提取等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车道线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
学位
在车辆智能化驾驶的过程中,车道线检测是环境感知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以车道线检测技术为基础实现的车道偏离预警和车道保持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碰撞的风险。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车道线检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为其指明行车区域。本文对车道线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车道线在图像中所表达出来的特点及检测难点。顾及车道线检测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要求,结合相机成像模型,提出了基于灭点方向的
学位
K最短路径(K Shortest Path,KSP)问题是指在给定的起点和终点间寻找前K条最短路径,一直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GIS-T)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同时在物流规划、导航系统、文本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基本研究问题,K最短路径问题可作为一项基本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多种路径导航服务。
学位
随着全球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形势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目前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中,对于低碳生活情境下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尚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与描述方式。可达性作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概念,被广泛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公共设施选址分布和公平性评价等领域,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的可达性是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可达性研究中,常以时间作为度量指标。如果使用车辆排放作为约束资源,将从低碳出
学位
由于电离层中的场向不均匀体(field-aligned irregualrities,FAIs)会造成无线电信号幅值和相位的快速起伏从而影响卫星通信及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因此研究电离层不均匀体的定位及其产生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我国子午工程海南富克台站的甚高频相干散射雷达和海南数字测高仪的探测数据,对场向不均匀体的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包括结合国际参考磁场(IGRF)给出了一个应用于海南V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