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被”字句是汉语句法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对“被”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被”的句法地位和“被”字句的生成过程。关于“被”的句法地位,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介词说、动词说、助词说(被动语素说)等。至今,在汉语言学界,关于“被”的句法地位问题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句式繁多,大至10种,小到30多种。本文讨论4种典型的汉语的“被”字句:长“被”字句,短“被”字句,带保留宾语的“被”字句以及带接应代词的“被”字句。根据乔姆斯基《最简探索:框架》的相关假设理论,本文研究了现代汉语这4种“被”字句句式的生成。作者认为“被”是汉语独有的功能语类,它的强被动特征要求有一个具有受事或经历者(experiencer)题元角色的被动对象在其specifier的位置。“被”选择一个及物结构vP,然后通过移位生成“被”字句。鉴于《最简探索:框架》中没有预设的结构,“被”字句诸成分合并的次序,题元角色的体现以及句子的生成过程成了新的难题。为此,作者提出了两种假设。第一,名词词组在词汇阵列里已经获得题元角色,并且合并的次序受题元角色的控制。第二,合并分为外合并和内合并。有些内合并在表达层面外显,有些则不然。此外,本文还假设汉语中存在抽象的时制,以此来解决主语NP的格特征的核查问题,使“被”字句的生成更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感。作者认为长短“被”字句的生成模式相同,句法结构可以概括为:[T[BeiP[Bei][vP]]].二者的区分在于长被动句的阵列中有两个“被”,一个为功能语类,一个为介词。根据语音相同删除(Equi-Deletion)原则,介词“被”在语音界面被删除。在此基础上,本文解决了汉语独具特色的带保留宾语的“被”字句的生成问题。关于带接应代词的“被”字句,作者认为它的生成是由于部分拷贝删除(partial copy-deletion)所致。本文对4种被字句提出了一致(unified)的解释。其他的句式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