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M-1在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家兔发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视网膜结构、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正常无眼疾家兔50 只,随机分为10 组,即正常对照组(A)、单纯灌注组(B)、再灌注后0 小时组、3 小时组、6 小时组、12 小时组、24小时组、48 小时组、4 天组、7 天组,每组N=5 只家兔(眼只数n=10 只)。采用前房灌注至高眼压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在预定时间点给各组实验动物作F-ERG 检查,观察网膜功能状态;在预定时间点处死动物,摘取眼球标本,进行HE 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 染色,光镜下观察网膜结构损伤及ICAM-1 表达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对后者进行量化;选取正常组、再灌注3 小时组和再灌注24 小时组作电镜,观察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F-ERG 检查:A、B 两组b 波振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0 小时组b 波振幅降至8.71±2.09μv,至再灌注后3 小时,b 波振幅部分恢复,其后b 波振幅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2.光镜观察:神经纤维层及内丛状层水肿逐渐加重,神经节细胞数量递减,内核层排列疏松;再灌注6 小时视网膜中开始出现浸润的白细胞,再灌注24 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渐减少,但网膜结构损伤日趋严重;3.电镜观察:再灌注3 小时后家兔视网膜视细胞外节盘膜形态变化尚不明显,仅见内节线粒体轻度肿胀,再灌注7 天后视网膜外节盘膜疏松变形,内节结构紊乱,内外核层明显水肿,可见核固缩、核溶解,神经节细胞严重变性;4. 视网膜ICAM-1的表达:ICAM-1 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膜。A 组及B 组视网膜血管仅有少量淡黄色着染,经60 分钟的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的血管数增多,且着色加深,至再灌注后24 小时反应达高峰。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和ICAM-1 表达的动态研究,说明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过程中,ICAM-1 对白细胞从血流中浸润到网膜,发挥其损伤作用有关键性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然后就可以在求和時进行相邻项之间的抵消求和了。  本文通过讲述裂项法问题,启发学生学会从定义、实际问题中发掘数学方法,并学会揭示方法得来的思维过程。把思维过程表述成语言表达或者数学符合表达的形式就是数学规律,用我们发现的数学规律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类似的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索过程也就完成了。  (责编 刘国栋)
期刊
如今,母亲老了,父亲不在了,但他们给我的爱与关怀,像涓涓细流,长流不息。  小时候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好,可我是伙伴中第一个拥有手表的人。   1986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暑假去外地的大姨家探亲,大姨送给母亲一块电子手表。在30年前,家乡还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能拥有一块电子手表是很奢侈的事。   母亲特别喜欢那块手表,每次做事都小心地取下来,临睡前,也会小心翼翼地放在床边的抽屉里。我
期刊
每一位孩子来到世间,都是一个天使。从出生那一刻起,儿子便收到身边所有人约定俗成的道喜,我期望这份喜悦与期冀能够永远延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经典陪我长大,读着读着,我已为人妻为人母。现在看来,“孟母三迁”“断杼教子”似乎不是写给孩童,而是写给家长,是在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担起责任,以及如何担起责任。为母者勇。我坚持自己带孩子,不是因为嫌弃长辈们的“土气”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而
期刊
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先哲圣贤们恒久、普世的思想智慧,宛如清新而流动的活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在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亲近经典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期刊
洛齐是新时期“现代水墨”和“书法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和力行者。他的水墨画,以宽博的墨线、色线,结构成亦书亦画、亦墨亦色的图像,别具一格。他的作品,经常在欧美展出,在海
“新星计划让我受益颇深”,谈到科技新星计划,略显内向的冯才刚像打开了话匣子,“对我来说,新星计划不仅仅是在科研经费上的资助,它对我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从专业技术水平的
画秋  风声细微,  阵雨在檐下淅沥,  青竹、寒潭、老去的桃树,  仿佛幻影虚晃在旧时光里。  暗暗合上书本,  昨日睡在书中的桂香轻缓溢出。  此刻我该假借红叶的名义掀开秋的幕帘。  大雁、雪苇倒映河面,  岸边的小径悠长悠长。  村舍安卧在前方,  归家的人们,  抬眼的一刹那与炊烟交换了目光。  黄昏摇摆着走向旷野,  远山朦胧,昼夜交替之时,  周遭开始安静,  只有那站立窗下的人,  
期刊
韦济众,1942年生于重庆南川市。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毕业创作《英雄大寨铁姑娘》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好评。刊登于1965年10月《人民文学》杂志彩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贪玩,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特别是数学,虽没挂过红灯,但每次也都是侥幸刚过及格线。  三年级的时候,数学换了一位新老师——那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据说是城里来的,一头黑黑的披肩发,穿着很洋气,脸上总挂着笑,我们都很喜欢她。女老师姓李,和我同姓,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第一次月考,我数学考了61分。课外活动时间,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走到她的办公桌前,我就被一样东西吸引住了—
期刊
那些疯狂、过往、苦乐悲喜,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会回头,不会提起,但也不会忘记。  我想,对于青春,最好的形容词便是“阅后即焚”。  青春是一个不能深谈又不可不谈的话题,是夜深时刻小姐妹在被窝里的讪笑,是男孩子红着眼睛挨到的黎明……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破茧的时期。  试想,青春里的那些事情——男孩子穿上爸爸肥大的西服裤,在街头晃荡,拿一点生活费给喜欢的女孩子买枝玫瑰,藏着掖着,把花拿出来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