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寒地区漫长的冬季,农村居民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室内度过,室内热舒适性好坏对村民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热舒适性好坏对人们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都有着密切联系,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模型设计以及软件模拟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建立了人与环境热交换的物理数学模型,运用多项耦合方法对农宅热舒适性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运算求解并获取基础数据,依据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典型农宅结构形式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运用Design Buider软件进行模型设计,结合PMV-PPD评价标准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得出符合热舒适性条件下的最佳农宅结构形式。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当环境风速0≤v≤0.3m/s和室内相对湿度25%≤Φ≤60%时,严寒地区农宅室内热舒适温度范围在12.33~15.63℃之间,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室内热舒适温度的要求逐渐降低,而热舒适指标PMV逐渐增大。因此适当增大冬季室内湿度有助于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并降低热舒适温度,利于节能。(2)当室内相对湿度已定时,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大,室内热舒适温度的要求逐渐增高,热舒适指标PMV呈现波动变化。当Φ=35%时,环境风速0m/s,热舒适温度12.91℃为最佳;当Φ=40%时,环境风速0.2m/s,热舒适温度14.7℃为最佳;当Φ=45%时,环境风速0.1m/s,热舒适温度13.62℃为最佳;当Φ=50%时,环境风速0.1m/s,热舒适温度13.51℃为最佳。(3)运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严寒地区四类典型农宅结构模型,从结构形式上分析四类农宅热舒适性好坏。在四类农宅PMV比较中,a、d类农宅的卧室1、2的PMV变化情况均要高于对应b、c类农宅的PMV,a、b、d类农宅客厅的PMV分布趋势基本一直,c类农宅客厅的PMV分布最低,由此可见a、d类农宅在其结构形式上更加适合村民居住。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严寒地区农宅冬季室内最佳热舒适区间,另一方面给出了符合热舒适性条件下的典型农宅结构形式,该研究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舒适性、宜居性,充实了严寒地区农村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的研究,在以后发展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