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应对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已经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二氧化碳经碳酸乙烯酯加氢转化为甲醇和乙二醇路线是当前二氧化碳高效间接转化和利用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已有成熟工业化技术,碳酸乙烯酯加氢制甲醇和乙二醇成为打通这个技术的关键。这种间接转化的过程被视为不产生碳排放的绿色碳循环过程,原子利用率100%,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Cu基催化剂对碳酸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转化和利用已经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二氧化碳经碳酸乙烯酯加氢转化为甲醇和乙二醇路线是当前二氧化碳高效间接转化和利用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已有成熟工业化技术,碳酸乙烯酯加氢制甲醇和乙二醇成为打通这个技术的关键。这种间接转化的过程被视为不产生碳排放的绿色碳循环过程,原子利用率100%,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Cu基催化剂对碳酸乙烯酯加氢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铜基催化剂表面反应活性物种的归属、Cu~0/Cu+最佳比例存在较大争议,更重要的是面临反应所需氢/酯比过高(100-300)、甲醇的选择性不高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失活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铜基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制备方法优选和助剂调变等手段,来构建具有可控Cu~0/Cu+比例的高效铜基催化剂。重点研究制备方法和助剂改性对催化剂表面Cu~0/Cu+比例、表面酸性及其催化性能和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Cu~0/Cu+的作用及二者最优比例;研究Cu~0、Cu+、表面酸性以及Cu-助剂接触界面在碳酸乙烯酯加氢反应中的贡献,从而建立碳酸乙烯酯吸附活化过程与反应性能、反应中间体、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碳酸乙烯酯加氢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合成甲醇和乙二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重要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不同方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催化碳酸乙烯酯加氢制备甲醇和乙二醇的研究。我们通过改进的水热法(MHT)制备了29.1 wt%Cu/SiO2-MHT催化剂,同时还采用蒸氨水热法(AEH)、蒸氨法(AE)、沉淀凝胶法(PG)分别制备了具有相似Cu负载量和相似Cu粒径的Cu/SiO2-AEH、Cu/SiO2-AE、Cu/SiO2-PG催化剂,用于高压反应釜内碳酸乙烯酯加氢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调变催化剂表面的铜物种分布、酸强度/酸量以及Cu+/(Cu~0+Cu+)比例,从而影响Cu/SiO2催化剂的性能(尤其是甲醇的选择性)。经过350 oC氢气预处理的Cu/SiO2-MHT催化剂展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获得了89%的甲醇产率和99%的乙二醇产率,转换频率(TOF)可达37.6 h-1,是多相铜基催化剂中比较好的结果。结合表征发现,Cu~0和Cu+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当催化剂表面的Cu~0物种足够活化反应底物时,提高Cu+/(Cu++Cu~0)比,有利于甲醇的形成。第二部分、低氢酯比下Cu-MoOx界面催化碳酸乙烯酯连续加氢制备甲醇和乙二醇。采用改进的一锅水热法(MHT)制备了由层状硅酸铜前驱体原位结构转变的MoOx修饰的Cu-m MoOx/SiO2催化剂,并用于碳酸乙烯酯连续加氢反应中。在氢/酯比=20时,Cu-0.02MoOx/SiO2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获得了89%的甲醇收率和99%的乙二醇收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150 h)。该催化剂的转换频率(TOF)和甲醇的时空收率(STYMe OH)分别高达17.5 h-1和0.207 g·g-1cat·h-1。结合多种表征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MoOx的添加改变了Cu粒子表面的电子性质,提高了Cu+/(Cu++Cu~0)比,降低了反应活化能,有助于甲醇的生成。另外,在Cu-MoOx界面位点可能形成了Cu-O-Mo键,改变了碳酸乙烯酯的吸附和活化,提高了反应速率,并稳定了Cu纳米粒子,提高了甲醇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稳定性。第三部分、牺牲涂层诱导封装策略制备具有自还原特性的Cu@C/SiO2催化剂用于碳酸乙酯连续加氢。采用改进的蒸氨法制备了山梨糖醇包覆的铜纳米粒子Cu@山梨糖醇/SiO2前驱体,在N2气氛下对Cu@山梨糖醇/SiO2前驱体进行焙烧,可以将山梨糖醇分解为CO和CO2,CO不仅将Cu2+还原为Cu~0/Cu+,而且通过CO歧化反应在Cu粒子表面形成碳覆盖层,制得Cu@C/SiO2催化剂。在氢酯比(H2/EC)为20的条件下,Cu@C/SiO2催化剂获得了91%的甲醇产率和98%的乙二醇产率,转换频率(TOF)可达43.6 h-1,明显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大多数铜基催化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u@C/SiO2催化剂在736小时的长期运行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活。通过对反应后的Cu@C/SiO2催化剂表征发现,铜粒子平均粒径和Cu+/(Cu++Cu~0)比均没有发生改变。多种表征和动力学研究表明,Cu纳米颗粒外表面的碳覆盖层与表面Cu~0/Cu+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碳酸乙烯酯的吸附和活化,促进加氢反应。此外,碳覆盖层抑制了Cu纳米颗粒的烧结并稳定了Cu+/(Cu++Cu~0)的比例。
其他文献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教育概念源自1910年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反省思维”。一百多年来,虽然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教育意义达成了共识,并使之成为21世纪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何为批判性思维却争论不断,相应的课程教学之争亦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这一方面反映了批判性思维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批判性思维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发展。为了寻求对这些争论的回答,进入21
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一直以来较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群体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个体的个人发展,同时也关乎整体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本研究基于生态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跨学科视角,搭建了“生态幅与学生群落演替”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人格特质、生境和成长路径,形成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理论模式。定量研究的部分通过对1075名高中生的
随着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松动,中国进入人口大迁移时代,非户籍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均达到空前规模。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产业转型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外来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不仅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等社会经济属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分化,流出地和流入地也日益多元化。不同于以往单一的乡城流动,外来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之间的流动也愈加凸显。除农村地区外,来自小城镇、小城市甚至大
在新课程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之下,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内容表征、学生的数学表征以及课堂教学的表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材编制时需要注意内容呈现、语言文字等方面;学生应该学会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达数学研究对象,并能进行转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征世界的能力。数学表征是数学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亦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新教材在数学表征上有什么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
纵观美国当代史,我们就会注意到一系列美国所特有的现象。尽管在经济上美国可说是西方最发达、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但在宗教信仰上美国人却表现出强烈的保守意识,例如定期去教堂的人口比例远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在西方其他各国,对同性恋、堕胎等问题的争论,早已尘埃落定。虽然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决给堕胎和同性恋问题定了性,但民间团体、游说组织却从没打算偃旗息鼓。作为世界上最富裕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其国民在基
B细胞是一类通过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的重要淋巴细胞亚群。根据B细胞表面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的成熟过程可以将B细胞发育分为不同的阶段。在Pro-B阶段,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重(H)链基因座打开并开始重新排列,成功重排的重链与可替代轻链结合,并形成pre-BCR表达于Large pre-B细胞表面,pre-BCR信号的产生促进了轻(L)链的重组以及p
RNA荧光成像技术可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方法,视紫红质对光的吸收是一种不同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新途径。对生物荧光体系的深入研究离不开量子化学理论预测的帮助,但生物体系动辄上千个原子会使计算量呈指数级上升,这让人们望而却步,量子化学分块方法应运而生。EE-GFMCC方法,中文名为静电嵌入的推广的分子碎片共轭帽方法,是一种线性标度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本文整理了基态EE-GMFCC方法,并将EE-GM
氮杂环卡宾(N-heteocyclic carbenes,NHCs)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可修饰性好、配位能力强,已成为制备过渡金属配合物最重要的配体之一,NHC自身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做为优良的催化剂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双配位模式的氮杂环卡宾(Ditopic NHCs)在同一氮杂环上同时包含两个卡宾配位中心,是一类重要的氮杂环卡宾结构,由于其可以高效的联接两个相同或不同的过渡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氢气(H2)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载体,受到了工业界和科技界广泛的关注。相比于传统化石燃料重整工艺,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的碳排放量低,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绿色制氢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阳极析氧反应(OER)和阴极析氢反应(HER)过电位的存在,传统电解水制氢一直面临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双重作用下,沿海城市极易遭受台风风暴潮、极端降雨和上游来水等多个致灾因子影响,进而引发严重的复合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沿海城市如何科学构建复合洪涝情景,定量评估台风期间的复合洪涝灾害,合理规划防洪设施,从而更有效应对复合洪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本研究立足于沿海超大城市~1—上海,基于Copula统计模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