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颇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探讨了清热通下、疏肝利胆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内阻、肝郁气滞证的中医理论,观察了本法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清热通下、疏肝利胆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内阻、肝郁气滞证的理论依据及临床作用,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变及其安全性,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提供更宽广的药物选择。
方法:在确立了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随机、盲法、平行组对照的原则,将60例病例合格受试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疗效观察,疗程均为28周。
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及发病病程方面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胁肋部胀痛、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喜太息、肢体困重、食欲不振、舌苔黄腻及脉象等症状及体征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肝脾CT值结果的影响治疗前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1.清热通下、疏肝利胆法治疗非酒精脂肪肝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证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并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证的有效途径。
2.清热通下、疏肝利胆法治疗本病应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