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二元对立及其叙事效果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diud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伟大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的著作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它因其轻松的讽刺幽默、精妙的人物描写分析以及对英国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特别是小说中有趣的人物和他们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的描写而著名。电影电视制作人和编剧早已预测到了影视改编的潜在价值,并不失时机地将其改编并搬上银幕。1940年米高梅公司拍摄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受到了大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通过将原著与1940年版影片加以对比,本文作者发现电影对小说作了不同方面的改动,尤其是对人物的变动。小说中的某些人物以及他们涉及其中的情节在影片中被不同程度的删减,比如加德纳夫妇、玛丽亚·卢卡斯等等。 本人的论文意在依据结构主义批评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论证1940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因人物的缺失和情节的变动所引起的叙事效果的变化。结构主义注重对文本结构的分析,通过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的结构及功能来揭示其中的规律,进而来揭示文学的实质和意义。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分析方法。A.J.格雷马斯认为任何叙事都包括六个行动者组成的三对二元对立—主角/对象、支使者/承受者、助手/对头。本文首先拟根据他的“角色模式”分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而指出小说中诸如讽刺、对比等叙事效果都来自人物的二元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以1940年的改编影片作为参照,运用罗兰·巴尔特关于“核心和催化功能”的理论讨论人物删减是如何影响和破坏人物之间二元关系进而影响叙事效果的。本文提出的结论是删掉某些人物,如1940年依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所做那样,破坏了人物之间的二元关系,因而改变了小说原有的叙事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思想内涵、艺术创作两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三角模式婚恋小说作初步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全书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整体概述《聊斋志异》婚恋小说,涉及内容性质
随着建筑业的激烈竞争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问的竞争已经不再是某一层面的局部竞争,而是全局和整体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其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企业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面实现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阐述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并且对电厂的电气综合自动化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职院校深度融入产业集群,双方开展有效的科技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和推动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制。行业类高职院校具备融入产业集群的先天优势,也已探索
性别偏好反映着人们对生育子女性别的认识和期待,是生育意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子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性别偏好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场域共同作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化,为学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当前对德育的反思来看,人们谈及最多的便是关于实效性的问题。而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带来技术和工艺的创新,艺术也不例外。在今天,随着科技进步,电脑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码艺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便是随着计
中国的市场结构对吸引外资起到一定作用,从实践上看,一些重要的行业,如汽车行业、电信业的不同市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吸引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
提高识别和诊治高危孕产妇能力,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并尽早手术是子宫破裂抢救成功的关键。
随着网络的快速成长,使用网络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加上多元化网络应用的发展,造成大量数据需要通过网络来传送。虽然近几年来网络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接入Internet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