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融合经济的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持续低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滑,居民消费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以至于1990年被视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历史“拐点”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消费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没有提高。虽然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一枝独秀,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不能并驾齐驱,消费这驾马车“有劲使不上”。再者,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低廉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力的生产激励消失。长期的消费不足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长期使劲的投资马车开始“力不从心”。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迫在眉睫,为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直接鼓励消费者支出以及间接保障消费预期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消费一直是“启而未动”,消费不足已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难题。
  在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商品经济下,消费既受制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水平与文明习惯等,反过来又影响着国计民生、生产投资、社会经济运行。消费的重要地位和其在实践中的问题既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最大热点,也是古今中外研究学者与决策者关注的焦点,这也决定了关于消费的研究纵贯历史各个阶段,横跨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既有理论演化,又有方法论证。研究视角上有基于消费行为研究个体消费决策过程以及个体消费影响因素的,也有基于市场角度从营销理念演变研究消费的,而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剪刀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瓦尔拉斯均衡则在经济范畴的消费研究方面占据着主要地位,本质上反映的是效用、价格和禀赋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侧重于个体消费研究。凯恩斯(Keynes,1936)在宏观经济领域研究消费问题一直被看做消费函数的开创性的研究,自此消费函数便成为研究消费行为的一个强有力武器,对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同样进行得如火如荼。消费函数主要反映消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某种函数关系,有基于微观视角研究的个人消费与其影响因素的某种量上相关关系的消费函数,又有基于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的家庭支出与收入的量化关系与因素分析,还有宏观角度的将整个国家(或地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消费与社会总收入之间相关关系的消费函数。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互联网的快速拓展,互联网产业、虚拟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实现了快速融合,改变了宏观与微观消费环境和传统的消费方式,改变了影响个体消费决策与总体消费支出的因素,也赋予了消费函数新的内涵,使得消费行为研究在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下变得扑朔迷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市场崩溃风险尽管远去,但对消费者的影响确是深远的,如预期收入更加不稳定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通胀下节制生活成本,消费结构改变等。人们还未来得及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做出反应,2013年的“余额宝”的出现让互联网金融概念一夜风靡,被解读为入侵银行业的先锋部队,冲击了金融市场、改变了影响消费的流动约束。自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如同投入平静消费环境的一枚炸弹,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购物浪潮,让消费者行为研究假定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在新经济常态下调整结构,重视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的政策激励,也让一直处于生产主权附属地位的消费主权得以重见天日,学者们对消费相关理论与经验验证的研究铺天盖地袭来。迎着消费研究的这股东风,本文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结合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已有的关于融合经济、消费行为和消费函数的研究文献基础上,按照网络环境下消费实现的逻辑顺序分别从互联网与零售商融合、互联网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互联网与金融融合三个角度研究其影响消费的机理。同时辅以我国31省市区的统计面板数据,在主流消费函数理论基础上构建经济模型,从纵向分段,横向分区两方面分别实证分析“互联网+零售商”、“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围绕研究主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三章阐述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与研究基础。第四章是“互联网+”影响消费的理论机理。在此理论基础上,根据消费实现的逻辑顺序关系在第五章运用VAR模型对“互联网+零售商”如何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做以实证分析。在量化融合程度上因为指标的选择和数据获取问题,选择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电子商务企业数量间接反映二者的融合状况,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短期效应和长期预测分析发现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对居民消费支出短期均存在显著性正向作用。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短期呈现负向影响,但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对社会上消费品零售额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第六章从两个维度运用混合回归方法做“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对总体消费影响的计量分析,一是根据时间纵向分段分析,二是根据地区横向分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后一阶段(2008-2013)互联网发展指标与交通设施指标的交叉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相对上一阶段大幅上升,充分体现了融合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的交叉项(互联网普及率与铁路和公里货运量的乘积项)系数分别为0.099,0.0883和0.1783,说明了“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在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七章从三个维度运用混合回归方法做“互联网+金融”对消费影响的计量分析,一是根据时间纵向分段分析,二是根据地区横向分区分析,另一个是区分城市和农村,分别考察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对消费的影响。分阶段实证结果显示2010年后影响系数为0.863大于2010年以前的0.786,反映了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对我国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影响系数为0.0845,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实证结果说明在城镇的影响系数为0.0812大于农村的0.064,这一方面源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形成了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农村消费信贷条件较差,形成了消费约束,限制了消费支出。第八章总结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以道格拉斯.C.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研究中国清末民初(1842年-1927年)关于公司制度的思想认识及其制度安排,以及实践效果。秉承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思维和基本原理,运用逻辑推理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明思想、制度和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本着探讨思想、制度、社会实践三者内在关系的目的,本文研究西方近代公司制度在进入中国本土并出现在公众的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贸易条件的考察可以知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利益和绝对利益情况以及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早期研究始于1949年“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尤其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是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却远不及世界各发达国家,通过研究贸易条件的变化来客
学位
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基,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社会变迁与发展离不开土地,针对土地的讨论永远是热门话题,而土地相关的政策在历朝历代中也被统治者谨慎待之。唐朝时期,国家实施的土地政策从抑制到逐渐放开,到了之后的宋代、清代,国家实行“不抑兼并”“摊丁入亩”等土地政策,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同时也使土地兼并加快,地权的流转也随之加快。在古代社会,征收赋税、地租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但
学位
本文研究汇率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将第三国汇率波动引入传统的理论与实证模型中,探讨在更加真实的条件下对外贸易发生波动的原因,从而为我国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防范对外贸易风险提供参考和建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研究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对于贸易的影响的理论与实证文献,不可谓不多。然而,众多的研究却不能对汇率波动对于进出口贸易影响得到一致的结论,一些对类似研究对象的实证分析甚至还得到了相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全球掀起了跨国并购浪潮。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形式,全球并购案例和金额在逐步增加。五次并购浪潮一次比一次迅猛,每一次浪潮都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经济格局在不断变化,金砖五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力量,全球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企业实力越来越强,一大批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主导的并购占全球并购比重日益增加。  在国
学位
1978年农村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至今已经发挥了30多年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土地细碎化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制约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经营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解放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包括理论界在
学位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家庭承包制的小规模、分散性经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率与高成本;另一方面,工业化以及
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范围内就业不景气现象的持续,反映出已有就业政策的局限性和发掘新政策的必要性。本论文从就业的社会价值内部化的观点切入,全新深入地探究就业政策。本论文的观点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政策方面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能跳出已有政策的局限,挖掘更具效果的政策手段。  现代经济中,多数政府视就业问题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政府之所以重视就业问题,难以说只是因为就业对创造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应该说创造国民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GDP平均两位数的增速、世界第二的总量,还是大幅提高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无一不昭示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因素有很多,而这其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无疑是出口和投资。  在改革开放初期,处于一个资本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招商引资成为重中之重,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引擎之一。直到今天,FDI仍然对我国的经
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颇受关注和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婚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也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与婚姻之间的相关度不大,婚姻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当事人的幸福感。关于婚姻结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一定分歧。  成家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也被一部分人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来自民政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