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鱼蛋白粉和家禽副产品粉对凡纳滨对虾和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肝肠健康的影响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粉是水产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由于高蛋白、omega-3脂肪酸、矿物质、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优点。但目前由于产业对于鱼粉的高需求和海洋鱼类种群密度减少,导致鱼粉目前的供应有限。1.经过8周的实验,评估了水解鱼蛋白粉(HFP)对太平洋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总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道中糜蛋白酶的影响。实验准备了六种等氮(39%)和等脂(8%)的虾用饲粮。在低鱼粉日粮处理(T1、T2、T3、T4、T5)中分别添加1%、2%、2.5%、3%和4%的HFP。纯鱼粉组作为对照组(CT)。用HFP替代FM后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状态因子、存活率、饲料转化率、身体组成和蛋白质产值都有积极影响。在血清中,生长激素、蛋白质浓度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相比,T1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偏高(P<0.05)。T3和T5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CT和T1中丙二醛含量高(P<0.05)。T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低,T4的酚氧化酶含量最高(P<0.05)。总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在T4中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肠道、肝胰腺和肌肉中,喂养HFP的虾的IGF-I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T2组在肝胰腺和肌肉中TOR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而在肠道中,T3组有较高的表达(P<0.05)。在属水平上,Muribaculaceae、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e是在太平洋白对虾肠道中发现的最丰富的细菌,而在门层面上,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是最丰富的。本研究的结果证明HFP对太平洋白对虾性能有积极的影响。2.经过8周的喂养试验,评估了水解鱼蛋白粉(HFP)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肠道发育、mRNA表达和肠道及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七种等氮(50%)和等脂(9%)的日粮分别喂给杂交石斑鱼,其中0%(CT)、1%(H1)、1.5%(H2)、2%(H3)、2.5%(H4)、3%(H5)和4%(H6)。所有分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H6组的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H3组和H5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明显高(P<0.05)。在血清中,H5和H6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而CT和H3组的丙二醛活性高(P<0.05)。肠道中IGF-I和TOR的mRNA表达水平在H2组中明显偏高,但肌肉IGF-I和TOR mRNA表达水平在H1组中明显偏高(P<0.05)。在肝脏中,与对照组相比,喂食HFP的杂交石斑鱼的IGF-ImRNA表达水平在CT组明显高,白细胞介素βmRNA表达水平高(P<0.05)。在杂交石斑鱼幼鱼的肠道中,在属的层面上发现的最丰富的细菌是;Acinetobacter,Vibrio和Flavobacteriaceae。Proteobacteria、Bacteroides和Actinobacteria是在门水平上丰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喂食HFP的杂交石斑鱼的绒毛明显更长。与其他组相比,H2组的肠道肌肉明显更厚(P<0.05)。总之,在幼年石斑鱼的日粮中添加HFP可以改善肠道发育,提高肠道消化酶的水平。3.我们进行了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评估基于酶解鸡肉浆(ECP)的饮食对太平洋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鱼浆作为对照组,而在实验组中,用三种蛋白质含量的酶解鸡浆等量替代鱼浆,分别称为ECP1、ECP2和ECP3。在所有组别中,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组相比,ECP1和ECP3组的太平洋对虾整个身体的灰分含量明显较高(P<0.05)。全身水分和粗蛋白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ECP3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与FSP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ECP2组(P<0.05)。ECP1组和ECP2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为最高(P<0.05)。在基因mRNA表达方面,ECP1组的神经肽、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明显较高(P<0.05),而胆囊收缩素受体A型、生长激素分泌物受体1型和分化群36在所有组别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组相比,喂食ECP3饮食的虾的肠道形态得到了高度改善。总之,这三种ECP在替代对虾饲料中的FSP方面各有优势,如果考虑到消化酶活性、食欲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ECP1应该更有效。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脂质水平的饲料中添加溶血磷脂或α-硫辛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脂代谢机制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部分:1)在低蛋白或低脂饲料中补充溶血磷脂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肝脏健康及脂质代谢的影响;3)在高脂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肝脏健康、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学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同时也是我国对虾养殖产业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病害的频发,严重制约对虾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对虾先天性免疫系统及免疫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对虾养殖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策略和途径。酚氧化酶作为一类重要的体液免疫因子,在无脊椎动物先天性免疫防
学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是海水珍珠的主要育珠贝之一,探究其贝壳生长调控机制对于马氏珠母贝育种和人工育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转录因子PmRunt参与马氏珠母贝贝壳矿化的调控,但其调控机制并不清楚。此外,在PmRunt上游发现一个长链非编码RNA LncRunt对PmRunt具有潜在的顺式调控作用。因此本论文利用马氏珠母贝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
学位
双酚类物质(Bisphenols,BPs)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广泛存在于水体介质中,对水生生物有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对象,通过转录组分析阐明了BPA、BPF、BPS和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了双酚A(BPA)、双酚F(BPF
学位
DMRT(doublesex and mab-3 rela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是广泛分布于多个生物类群中的一个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性别决定和分化、神经及感官器官发育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鱼类Dmrt家族成员和功能与其它动物类群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分属10个总目的17种鱼类的dmrt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共性线
学位
鱼类诺卡氏菌病(Fish nocardiosis)是一种由诺卡氏菌引起的、发生在多种经济养殖鱼类的慢性感染病。近年来鱼类诺卡氏菌病的流行,给养殖户带来极大困扰。该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鱼体的伤口或鱼鳃以及食物饲料等进行感染,感染鱼类诺卡氏菌病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早期无明显病症,病情隐性缓慢发展,一旦感染后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典型的疾病特征包括肾脏、
学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鱼粉短缺和鱼粉价格高攀难下,同时鱼粉产能跟不上鱼粉需求量快速增长,鱼粉资源短缺已成为水产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养殖产量最大且在国际水产贸易中交易最频繁品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寻找开发新蛋白源替代鱼粉成为对虾养殖业乃至整个水产行业健康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学位
血栓是心血管中局部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的成分凝集而形成的固体小块,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引起的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肝素是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等交替组成的一种酸性粘多糖,是目前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传统肝素主要提取于家畜小肠粘膜及肺组织,但存在宗教禁忌、残存病毒安全风险高以及出血副
学位
本研究主要研究硬骨鱼类在摄食方面调节体内平衡机制。两个食欲相关的基因在鱼体摄食调节中具有促食欲功能(Npy)和促厌食功能(Pyy)的作用,这两个基因被成功克隆,并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中进行了表达分析。本研究为金钱鱼的摄食调节研究奠定了基础,提高鱼类的生长和人工繁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金钱鱼神经肽(Npy)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为了阐明npy在
学位
胡子鲇(Clarias fuscus)是我国南方大面积养殖的淡水经济鱼类。胡子鲇生长具有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目前其性别连锁分子标记和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方面研究滞后,严重制约了其单性育种的研究进程。本研究首先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在胡子鲇雌雄个体间开发性别连锁分子标记;其次,基于RAD技术构建胡子鲇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性别性状QTL定位分析,鉴定性别连锁标记和性别决定区域;最后,结合不同发育时期性腺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