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FENDRR对骨肉瘤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常见患病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低,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理念在骨肉瘤治疗中的革新,骨肉瘤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从不足20%改善到65%-70%,然而近三十年过去了,骨肉瘤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尤其是转移或者复发的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骨肉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表现为:基因组不稳定,高频的染色质碎裂和超突变,很少携带有复发性可靶向的突变,这些都给研究带来了困难。进入21世纪出,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完成,高通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的进步,包括c DNA克隆技术、芯片技术和转录组测序等快速发展,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只有大约2%的基因编码蛋白,剩下的基因大约70%-90%都进行转录,是非编码RNA序列。近十年大量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的长链非编码RNA,不仅在细胞的正常发育、分化,而且参与多种疾病状态,包括在多种肿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长链非编码RNA FENDRR最初被发现特异性表达在发育中的小鼠胚胎中胚层组织,对于心脏、体壁、肺和其他多个器官的形成必不可少,并且参与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调控,表现为明显的抑癌作用,但是国内外并没有关于FENDRR在骨肉瘤中的功能研究。我们的课题在骨肉瘤临床组织标本、肿瘤细胞株、活体组织等三个层面,针对FENDRR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调控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FENDRR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检测FENDRR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表达水平差异及在骨肉瘤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获取TCGA或者GEO数据库中关于骨肉瘤/肉瘤的芯片测序数据,和正常组织对比,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和软件对FENDRR表达模式进行预测。2、分别提取45对骨肉瘤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骨肉瘤细胞系和正常成骨细胞系的总RNA,逆转录成c 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 PCR的方法,检测FENDRR的表达水平,用SPSS22.0软件包对45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FENDRR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E17679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发现FENDRR在肉瘤中异常低表达,聚类分析同样的结果,单独对FENDRR数据进行柱状图描述,发现FENDRR在肉瘤中比正常组织中显著低表达。2、FENDRR的表达在骨肉瘤组织中明显低于瘤旁正常组织(P<0.01)。3、FENDRR的表达在骨肉瘤细胞株SAOS2(P<0.05)、MG63(P<0.05)、MNNG/HOS Cl#5[R-1059-D](MNNG-HOS)(P<0.01)、U2OS(P<0.05)、143B(P<0.01)中明显低于正常成骨细胞系h FOB1.19。4、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并根据45例骨肉瘤组织中的FENDRR的表达水平,对比瘤旁正常组织的相对是上调还是下调,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果显示:低表达组患者(n=32)对比高表达组患者(n=13),有较进展的Enneking分期(P=0.042)和较高的转移率(P=0.008),而跟其他的临床特征如性别(P=0.301)、年龄(P=0.528)、肿瘤部位(P=0.782)、肿瘤大小(P=0.102)没有明显的关联,进一步提示FENDRR低表达跟骨肉瘤的进展明显相关。结论:FENDRR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能够作为骨肉瘤进展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第二部分:FENDRR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调控目的:探讨FENDRR对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裸鼠体内尾静脉注射肺转移的调控。方法:1、体外:构建FENDRR的敲降si RNA干扰序列和过表达质粒pc DNA3.1-FENDRR,分别以乱序scrambled和空质粒pc DNA3.1作为对照组,骨肉瘤细胞株MNNGHOS和143B分别转染上述敲降序列和过表达载体,进行CCK8、克隆形成、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transwell侵袭等实验,检测敲降及过表达FENDRR后,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2、体内:选用4-6周龄的NOD/SCID雄性免疫缺陷小鼠2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接种143B细胞,建立骨肉瘤肺转移模型。构建稳定转染过表达FENDRR或空载体的143B细胞株,分别进行注射,一周监测三次,是否发生了肺转移。8周以后,所有的小鼠脱颈椎处死,取出肺组织进行大体标本检查,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统计肺转移结节数。结果:1、通过q RT-PCR进行检测MNNG-HOS和143B人骨肉瘤细胞株中的FENDRR敲降或者过表达能达到满意的效率。2、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骨肉瘤细胞株MNNG-HOS和143B中转染si RNA后,和阴性对照si-NC组比较,发现在细胞增殖活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转染过表达pc DNA-FENDRR和空载体对比,也是相一致的结果。3、细胞划痕实验发现:骨肉瘤细胞株MNNG-HOS和143B中转染si RNA后,和si-NC比,具有明显较快的划痕愈合率,而过表达pc DNA-FENDRR对比空载体,则表现为更慢的划痕愈合率。4、transwell实验表明:敲低FENDRR后,transwell小室结晶紫染色,发现骨肉瘤细胞具有更多的迁移和侵袭数量。相反,过表达FENDRR后,transwell小室结晶紫染色,发现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量减少。5、裸鼠体内尾静脉注射肺转移实验表明:稳定转染FENDRR过表达组和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肺转移的结节数明显降低。结论:FENDRR跟骨肉瘤细胞增殖调控关系不密切,但是能明显抑制骨肉瘤迁移、侵袭和转移。第三部分:FENDRR对骨肉瘤细胞调控的分子机制目的:检测FENDRR对骨肉瘤细胞发挥调控所依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对MNNG-HOS和143B骨肉瘤细胞分别进行细胞核细胞质分离,提取RNA,鉴定FENDRR在骨肉瘤中的亚细胞定位。2、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验证在骨肉瘤细胞中FENDRR结合PRC2复合物的EZH2蛋白情况。3、用q RT-PCR实验检测MNNG-HOS和143B细胞转染si-EZH2后的转染效率。4、用pc DNA-FENDRR和si-EZH2共转染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检测FENDRR对骨肉瘤细胞功能调控是否依赖EZH2。结果:1、FENDRR在骨肉瘤细胞核和浆中都有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内。2、RIP实验证实:FENDRR可以和EZH2蛋白结合,从而发挥表观遗传学调控作用。3、骨肉瘤细胞共转染pc DNA-FENDRR和si-EZH2后,可以挽救过表达FENDRR引起的迁移抑制能力。结论:FENDRR主要位于骨肉瘤细胞核内,FENDRR发挥对骨肉瘤细胞功能调控部分通过结合EZH2蛋白,并且FENDRR调控功能发挥需要EZH2的参与。第四部分:FENDRR下游靶基因探讨和检测目的:检测FENDRR发挥对骨肉瘤调控功能所依赖的下游靶基因。方法:1、在MNNG-HOS细胞中分别转染si RNA或者pc DNA-FENDRR过表达质粒,以si-NC和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提取细胞RNA,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预测的下游靶基因变化。过表达质粒,以si-NC和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对鉴定出的靶基因进行蛋白层面验证。3、提取人骨肉瘤组织中的GIT1 m RNA,并和FENDRR组织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两者的关联性探讨。结果:1、敲降或者过表达FENDRR后,调控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相关分子表达改变,其中GIT1的表达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升高1.7倍或者下降了70%)。2、蛋白水平的证实了在敲降或者过表达FENDRR后,GIT1的蛋白表达变化跟RNA变化是一致的(分别升高1.4倍或者下降了60%)。3、表达水平s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人骨肉瘤组织中,FENDRR表达和GIT1表达呈逆相关(R=-0.451,P=0.002)。结论:FENDRR抑制骨肉瘤迁移、侵袭和转移可能部分取决于下游靶基因GIT1的表达调节。2、在MNNG-HOS细胞和143B细胞中分别转染si RNA或者pc DNA-FENDRR全文总结:长链非编码RNA FENDRR在骨肉瘤组织及多个细胞株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能明显区分肿瘤和瘤旁正常组织,FENDRR低表达的骨肉瘤患者处于肿瘤进展期,并且低表达状态跟肿瘤Enneking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FENDRR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明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能力。机制研究发现,FENDRR主要位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核中,通过和EZH2结合,发挥对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FENDRR主要调控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相关分子,其中GIT1是重要的下游靶基因。提示我们FENDRR表达变化可以作为骨肉瘤的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靶向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自噬在LXR受体激动剂(GW3965)抑制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继发性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MT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联合吉非替尼对PC9/GR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时,PC9/GR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变化;并利用吖啶橙(AO)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LXR
目的本研究选择10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创新性的收集患者术中呼出气冷凝液并分析冷凝液及血清中反映肺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肺损伤指标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肺保护和术后肺康复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目的:创伤后骨关节炎是导致运动相关残疾的首要原因,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不良而引发关注,至今缺乏可靠的可用于临床的诊疗策略,常见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关节清理、关节置换等都存在显著缺陷。本研究应用了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检验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对于创伤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索其发挥功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应用来自大鼠的软骨组织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CK-8技术检测壳寡糖以及壳寡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C)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占20-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尤其是高级别、分化差或特殊类型的EC难以治疗,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子宫内膜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非编码RNA(lnc RNA)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RNA分子,可以在表观遗传、转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顺序纳入在本院就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肿瘤的预后。现有的肿瘤筛查及检查方法中,肿瘤标志物蛋白检测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灵敏度不高和放射性污染风险等问题。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纳米材料结构中,纳米线是高度功能性的结构,由于它们的一维性而使其具备了独特的
目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苏醒延迟不仅延长了麻醉恢复期,也给老年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已知手术创伤应激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老人能量储备低下或是全麻后药物代谢减缓和苏醒延缓的部分原因。磷酸肌酸钠可以促进能量物质ATP的合成,提高心、脑等细胞能量代谢水准。因此,为缩短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双盲
成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病理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过度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细胞凋亡减少,创面愈合时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直接的药物注射方便,快捷。激素是常规应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有数十年的应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临床观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手术后瘢痕的增生。一方面是A型肉毒毒素能够减少肌肉运动而降低切口张力,另一方面,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特征为过多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沉积在肝脏。肥胖通常被定义为不正常的和/或过多的脂肪蓄积。随着社会饮食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的改变,NAFLD与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NAFLD为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疾病。不同地域不同种族NAFLD发病率存在显著不同,而同一地域不同种族间发病率亦显著不同,提示NAF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死亡率却位居榜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卵巢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NMA5是已被确认的肿瘤神经元抗原,其产生的相关神经副肿瘤综合症可能是一些隐匿性肿瘤的早期表现。研究认为,PNMA5在维持肝癌细胞恶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