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乳中增香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香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二酮、乙醛、乙偶姻是发酵乳中重要的风味化合物,通常通过外源添加来提高其含量,从而改善发酵乳的风味。随着人们对自然健康的追求,筛选具有增香特性的发酵剂并研究其产香机制已成为当今发酵乳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三种化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基础上,利用高通量的方法筛选具有增香特性的乳酸菌,并通过转录组学比较混合微生物体系下基因表达的水平差异,分析风味化合物的产生与微生物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为提高风味物质的内源产生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发酵乳中三种关键化合物:丁二酮、乙醛、乙偶姻在发酵乳基质中的阈值、适浓度和协同作用进行测定。得出三者在发酵乳基质中的阈值分别为5.34±0.91 mg/L,15.39±1.07 mg/L,28.98±0.86 mg/L,最适浓度范围分别为6.65~9.12、25.87~35.45和37.34~49.86 mg/L。采用S型曲线,σ-τ图法对三种化合物之间的香气协同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三者比例为4:16:32时协同效果最强。最后通过电子鼻再次验证了三者间的协同作用。(2)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具有增香特性的乳酸菌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IT-17.B和SIT-20.S具有较高的丁二酮、乙醛和乙偶姻产生能力,其中菌株SIT-17.B为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SIT-20.S为嗜热链球菌。通过产香曲线测定,丁二酮、乙醛和乙偶姻产量在对数期迅速增加,在整个存储期间三者产量趋于稳定。对SIT-20.S和SIT-17.B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确定了各自参与风味形成的关键基因,发现SIT-17.B和SIT-20.S两者之间的关键基因呈互补关系。(3)将SIT-20.S和SIT-17.B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发酵,发现在复配比例为1:1时,丁二酮和乙醛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3.90±3.95 mg/L和15.01±1.14 mg/L;而在复配比例为10:1时,乙偶姻的产量达到最高,为91.93±5.23 mg/L。综合香气协同研究结果与菌株复配发酵结果,发现复配比例1:1的中乙醛和乙偶姻的含量比符合香气协同作用比例,也符合其最适浓度范围,因而该比例下,增香效果最佳。选取SIT-20.S和SIT-17.B复配发酵比例为1:1和10:1以及单菌发酵的发酵乳为样品,对其中各自菌株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在复合发酵和单独SIT-17.B发酵样品间,6-磷酸果糖激酶的上调,大大提高丁二酮、乙醛和乙偶姻产生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丙酮酸的产量,从而促使三种风味化合物产量的提升。在复合发酵和单独SIT-20.S发酵样品间,SIT-17.B中苏氨酸合酶上调,使得苏氨酸的合成大大增加。而SIT-20.S中的醇脱氢酶下调,使得苏氨酸转化出的乙醛不容易生成乙醇,从而保证了乙醛的产量。
其他文献
相对而言,产业集群有着单一企业不可比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速度,已然成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形象和增长动力,而区域经济也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基础
近年来,随着设备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部分机械传动的钻机大都由电磁刹车取代水刹车。然而在这些机械传动的钻机上,其动力与电站是2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一旦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或者
针对MENS电流式油压传感器的原有接口电路、标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测试,提出了该类传感器的接口电路优化设计及等效标定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油压数值在相邻档位频繁来回跳动
现代技术蕴含着双重危险。一是张扬控制自然的权力意志,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以其强大的工具理性,在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致使人们疏远了对技术问题之外的实践目的的追求。
利用分离变量方法,求解轴自由振动的偏微分方程,得到了各种支承条件下的精确解,结果与其他方法相一致。
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也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香港和澳门地缘上与大陆相邻,文化上与大陆同根,人种上与大陆同宗,有着紧密的血
目的:构建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JE、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pGEM-T质粒上扩增出的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的DNA片段,两端分别引入限制性内切酶KpnI,BamHI和EcoRI,BamHI识别位点.按正向
<正>CO/Pd吸附体系在C1化学和(电)催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在气/固相中被各种现代谱学方法广泛研究,同时也成为现场光谱电化学研究课题.然而,至今报道的大多是在酸性介质和
会议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沈阳市育龄期女性的宫颈癌筛查依从性现状,探究影响依从性因素,为后续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首先,以国内研究
近些年对于数字激光全息技术、白光再现彩色全息技术、裸眼3D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各种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比如可视角度缺失,观察面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