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卡病毒的RT-LAMP-LFD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新型RNA病毒,一种导致家猪产生水疱症状和仔猪急性死亡率上升的病原。近年来,这种病毒给全球至少七个国家和我国至少十四个省份或自治区的养殖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诊断和快速检测SVA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RT-LAMP-LFD方法。建立的RT-LAMP-LFD方法在61℃的恒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后,即可直接在LFD可视化条带上进行结果判定。该方法检测限为4.5x10-8ng/μL核酸(大约11拷贝),其敏感性比常规RT-PCR方法高10倍。该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时,SVA检出率与RT-PCR方法相当,但具有检测快速、核酸扩增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可用于诊断SVA感染。为了揭示SVA在5种不同临床表现猪群中的流行情况,以及SVA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14个不同地理区域的5种不同临床表现的猪群采集了916份临床样品。随后,对这些样品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有水疱症状和无水疱症状的猪群均有发现SVA感染病例,SVA阳性率分别为53.33%(64/120)和9.30%(74/796)。在无水疱但有腹泻症状的样品中,SVA阳性率较高(21.55%,39/181);而无症状猪群的SVA阳性率最低(0.64%)。繁殖症状和呼吸道症状的猪群中,也发现存在SVA感染病例,但数据统计显示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SVA在我国5种不同临床表现的猪群中流行,表明SVA感染尽管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疱症状,但也可以在上述临床表现的样品中检测到。此外,研究还发现我国14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猪群具有不同的SVA感染率(0%~100%),而调查地区的SVA的总阳性率为15.07%(138/916)。这一发现为我国部分地区SVA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扩增了7个SVA毒株的VP1基因片段和3个SVA毒株的全基因序列。7个SVA鉴定毒株的VP1基因片段与早期毒株88-23626(序列号:EU271759)的核苷酸相似性在86.4%~87.7%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65.7%~69.0%;而与国内首个SVA分离毒株CH-01-2015(序列号:KT321458)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5.3%~95.9%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88.1%~90.5%。基于VP1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表明,这7个毒株分别从属于3个不同的亚分支。而基于全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表明,3个SVA毒株(1/2018/HZ/China、1/2018/BH/China与GDHY/2018)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遗传亚分支,但均与国内近几年报道的部分SVA毒株序列具有比较近的遗传关系。本研究表明部分地区的SVA毒株具有基因多样性,为更全面的SV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2016年分离的SVA毒株HN16毒株进行连续的体外细胞系传代培养研究。研究发现,HN16毒株已经完全适应PK-15细胞和BHK-21细胞的传代培养,可在30 h内使这2种细胞的病变达90%以上。通过蚀斑纯化实验,成功将HN16毒株进行纯化。HN16毒株F110的全基因序列与其原始序列的同源性为99.7%,表明该毒株在自然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基因序列相对稳定。本研究最终得到能稳定培养、病毒滴度高、遗传相对稳定的纯化SVA毒株HN16。该毒株有望成为一个SVA弱毒疫苗候选株。
其他文献
家蚕是研究卵滞育的重要模式昆虫之一,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和操作性并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932品种的蚕卵为实验材料,盐酸能够解除家蚕滞育,从离子通道蛋白的方向研究滞育解除的机理,并结合荧光定量技术进行分析,用实验数据和材料拓展浸酸的科学原理。家蚕细胞的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加强,而借鉴其他昆虫动物的成功经验,通过体外培养细胞来进行研究是有效地的方法。原代细胞的培养对新的家蚕胚胎细胞系的建立
学位
采食是维持动物生理机能的基础,实际生产中动物的生长速度、生产性能与采食量密不可分。采食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下丘脑食欲调节神经元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枢纽。除此之外,动物的采食行为还会受到中脑多巴胺(Dopamine,DA)奖赏系统的影响。马冈鹅是广东省本土品种。养殖生产中一直存在生长后期马冈鹅(65日龄左右)采食量显著下降的情况,然而通过饲料配方调整等措施并不能有效提升马冈鹅饲养后期的采食量
学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亦称为“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以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目前,PRRSV类NAD
学位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亚洲许多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暴发的频率急剧增加,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报道的感染石斑鱼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是虹彩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和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
学位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成本、实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大棚、果园等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中。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安防等多个行业。近年来,深度学习时代的来临使得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的性能不断提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果
学位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也称奥耶兹氏病(Aujeszky’s disease),或“疯痒病”,病原为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多动物共患传染病,主要易感动物有猪、牛、羊、兔、鼠、猫等哺乳动物。除猪以外,其他动物感染PRV后多表现为严重瘙痒,且以死亡告终。猪为PRV的自然宿主,感染PRV后的临床症状具有年龄差异,日龄较小的猪易感,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
学位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鸡和多种禽类发病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禽类传染病之一。目前对于ND的防控主要依赖于疫苗接种,但在长期的免疫压力下,新基因型不断出现导致免疫失败和非典型性ND发生,表明了目前使用的疫苗仍需进一步改善。此外,常规疫苗还存在效能低、安全性差等问题,因
学位
近年来,以舒伯特气单胞菌为病原的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暴发,该病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给鳢科鱼类养殖产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对于舒伯特气单胞菌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该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而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细菌Ⅳ型菌毛(TypeⅣpili,T4P)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在多种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舒伯特气单胞菌中存在T4P,全序列分析发现舒伯特气单胞
学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指中性粒细胞在受到外源微生物或某些化学刺激后,释放的一种以DNA为骨架,附着以大量抗菌蛋白的网状纤维结构。基于其特殊的网状结构,NETs能够捕获多种病原微生物防止其在组织内扩散,并利用局部高浓度的抗菌颗粒蛋白将其杀灭,能够有效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NETs的产生过程被称为“NETosis”。本论文中,我
学位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是一种由胞内罗松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回肠及结肠和盲肠的近端高度增生为主要特征。发病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生长抑制,严重则可致猪突然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用抗生素预防该疾病,由于肉类行业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和抗生素使用规定的日益严格,抗生素的使用将受到限制。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