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与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来,创新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历经党的十八大,作为重要精神之一,其地位日益巩固。研究提出创新型都市圈的概念,并与创新型城市和传统制造型都市圈进行比较,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其作为一种都市圈类型,是宏观管理视角自上而下创新国家建设到创新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微观生产与生活视角自下而上以创新人才为代表的要素流通及其带来的城市创新发展协调互动的重要区域承载形式。针对创新型都市圈这一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创新型都市圈特征的逻辑分析与演绎。研究以区域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为依托,借助创新发展的周期性和创新空间拓展的梯度性,确立创新型都市圈研究的集聚与扩散、聚变与裂变两对逻辑关系,推演形成了创新型都市圈以核心城市为创新核心和原始创新源所在地、借助城际和区际快速交通充当以创新人才为代表的各类发展要素的流通骨架、依托创新载体蓄积创新能力并配套公共服务予以保障的四大基本特征,并进一步演绎了与特征相对应的“核心-网络”表征假设。其中,“核心”表征由承载高首位创新能力和担当“创新核心”角色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反映,三大“网络”表征依次为快速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创新载体网络。  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实践考察与绩效检验以及“核心”表征验证。研究梳理了国内外都市圈发展实践并进行比较,验证创新型都市圈特征的逻辑分析结论;进一步地,研究以我国第一批创新型城市试点所在都市圈为研究样本,得出样本都市圈宏观发展格局规律——“经济-人口-土地”规模序列格局,确立了南京都市圈作为实证案例的典型性,并基于创新载体建设格局和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所关注的通勤时效和公共服务两大微观诉求,从绩效评价视角检验了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同时也验证了核心城市南京市在都市圈内部的创新核心地位及其对应的“核心”表征。  南京都市圈的基础空间结构判断与演化路径梳理。立足“空间”和“网络”视角,研究将宏观层面的要素“规模”序列格局过渡到“效率”梯度空间,对都市圈内不同空间单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承载效率差异情况进行判断,提出了作为南京都市圈包括创新活动在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一体化基础的圈层式结构,并将各圈层对应的空间单元名录和作用予以明确,其中,统合圈单元强调单元整体在整个南京都市圈的统领地位和辐射作用;分合圈单元强调不同单元个体与统合圈的紧密关联以及对于其若干功能的潜在分担作用;辅合圈单元强调对于南京都市圈整体性的强化,并具有转化为分合圈的可能。进一步地,研究结合南京都市圈在交通和公共服务领域所表现出的创新型都市圈特征以及对应的创新人才诉求,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基础空间结构,提出了创新型都市圈具有的供创新人才跨城职居潜质的“二元时间位、一元空间位”新型时空结构,明确了依托南京都市圈检验创新型都市圈三大“网络”表征及其关联关系的演化路径。  南京都市圈的三大“网络”表征及其关联关系检验。研究首先从创新人才在交通领域的通勤时效诉求出发,解析快速交通建设带来的城际时空关系条件变化以及以南京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可达性变化情况,在明确了快速交通“高速高频”特点之后,基于可达性评价结论对南京都市圈基础空间结构中不同圈层所涉及的空间单元目录进行校核;然后从创新人才的公共服务配置诉求出发,针对南京都市圈目前的“城市网”式公共服务配置现状,结合不同城市自身的可达性条件,提出了都市圈空间组织的“神经元链接模式”,以此结合校核后的基础空间结构,引导同城化趋势下都市圈层面公共服务的“区域网”式配置,为构建新型时空关系条件下的都市圈创新空间体系提供保障;最后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创新载体建设进展,梳理了都市圈的创新载体分布特点与规律及其带来的创新空间拓展方向,证实都市圈层面创新载体网络完善所成就的创新空间体系与公共服务“区域网”的耦合性,由此亦肯定了南京都市圈的创新型都市圈演化路径。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践考察提炼并验证了创新型都市圈的基本特征。其二,将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演绎为“核心-网络”表征,并对应提出了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的创新型都市圈演化路径。其三,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阐释和检验了创新型都市圈三大“网络”表征及其关联关系。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景观的概念、城市景观要素的分类以及视觉分析在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等;并在此前提下,提出了"城市视觉景观"的概念、研究范畴以及构成.然后,通过若干案例的
该文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区域设计实际工程为依托,结合国内外城市海滨区域的设计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从大连海滨的特有的制约与机会出发,通过对设计出发点和设计的发展的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
该研究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的内容是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该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和确定研究构架.第二间章理论基础与史料分析,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学位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研究一直是地理学者、规划学者、交通学者和社会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研究重点多放在对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规划模型进行探讨研究,对交通
本论文从传递建筑设计信息的媒介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筑设计媒介(ArchieccturalDesignMedia,简称ADM)的概念,初步建立起建筑设计媒介研究的基本框架。进而,较系统地阐述了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
上海和天津分别是中国近代租界设立最早和最多的代表性城市.随着殖民主义者对旧中国侵略的加深,租界中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租界当局为了满足各国移民的物质、精神生
该文将就寒地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环境计划问题进行探讨.该文对几个典型的寒地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公共建筑室外环境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