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假单胞菌中戊二酸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平台化合物的生物炼制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戊二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用途的C5平台化合物,可用于化学工业中聚酯和聚酰胺(如尼龙-4,5和尼龙-5,5)的合成。戊二酸主要通过石油化学前体经不同化学加工而获得,但是该方法具有污染环境严重,成本高和工艺流程复杂等缺点。因此,以生物质为基础的戊二酸生产方法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戊二酸的低得率一直是限制其生物技术生产的瓶颈,因而对戊二酸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彻底阻断戊二酸的下游代谢途径,将为工业上通过生物技术路线提高戊二酸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戊二酸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重要代谢物,广泛分布于不同生境,并能在多种氨基酸(如L-赖氨酸、L-羟基赖氨酸、L-色氨酸)和芳香族化合物(如尼古丁酸、苯甲酸)的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以往研究中,唯—报道的戊二酸分解代谢途径是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在这条途径中,戊二酸首先被转变为戊二酰辅酶A,随后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催化戊二酰辅酶A的α,β-脱氢(将戊二酰辅酶A转变成戊烯二酰辅酶A)和脱羧(将戊烯二酰辅酶A转变为巴豆酰辅酶A和CO2)生成巴豆酰辅酶A。巴豆酰辅酶A经脂肪酸代谢途径转化为乙酰乙酰辅酶A,随后转化为2分子的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工业菌株E.coli虽然不含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理论上不存在戊二酸的进一步代谢,但是其转化L-赖氨酸生产戊二酸的得率却相当低,这种现象促进我们去研究生物体内是否存在其他未知的戊二酸代谢途径。本论文考察了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KT2440利用戊二酸生长的能力,发现在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阻断的情况下,该菌株仍然能够利用戊二酸进行生长,推测P.putida KT2440中存在一条之前未被鉴定的戊二酸代谢途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分析,推测P.putida KT2440中存在一条戊二酸羟基化代谢途径,CsiD和LhgO为该途径的两个关键酶。本论文对P.putida KT2440中戊二酸羟基化途径的关键酶展开研究,对CsiD和LhgO进行了外源表达和酶学性质鉴定。酶学研究发现CsiD是Fe2+/2-酮基戊二酸(2-KG)依赖性的戊二酸羟化酶,对2-KG具有非特异性的酶活,能够催化2-KG产生琥珀酸。CsiD还具有戊二酸羟化酶的功能,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戊二酸,并将戊二酸羟基化为L-2-羟基戊二酸(L-2-HG)。CsiD是一个同源八聚体,其对戊二酸的酶活依赖于2-KG和Fe2+的存在。而LhgO是一个FAD依赖型的L-2-HG氧化酶,能够催化L-2-HG转变为2-KG。LhgO具有非常高的底物特异性,仅对L-2-HG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除了揭示一条新的戊二酸代谢途径以外,本论文还揭示出了一种新的L-2-HG产生途径。在最近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L-2-HG的来源是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在酸性和缺氧条件下“混杂”的催化活性。然而,在本论文中,我们证实L-2-HG也能够来源于戊二酸的羟基化,并且可以作为戊二酸代谢的一种中间产物。L-2-HG是多种2-KG依赖性双加氧酶的抑制剂,这些2-KG依赖性的双加氧酶参与多种生物进程,如脯氨酰羟化和组蛋白去甲基化等。如同它的镜像异构体D-2-羟基戊二酸(D-2-HG)一样,L-2-HG之前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导致病变的非正常代谢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L-2-HG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如减轻细胞还原压力和帮助细胞适应缺氧环境。本论文发现L-2-HG也是多种有机物(如L-赖氨酸、L-色氨酸、苯甲酸等)代谢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代谢中间物。L-2-HG的产生和生理功能比目前已知的情况要复杂得多。除了目前已经报道的能够产生L-2-HG的酶以外,其他与L-2-HG代谢相关的酶和组分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论文进一步对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在P.putida KT2440戊二酸分解代谢中的功能展开研究,发现P.putida KT2440中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和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共同参与戊二酸代谢。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平板生长验证,竞争力实验分析和生长模型建立等方法,证明戊二酸羟基化途径比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在代谢戊二酸时具有竞争优势。该竞争优势并不是由于这两条途径被诱导的先后顺序不同,而是途径本身的生化特性所导致的,即戊二酸羟基化途径提供了能更快被菌体利用的代谢物琥珀酸,而使其具有竞争优势。通过对戊二酸代谢途径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了P.putida KT2440中戊二酸代谢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戊二酰辅酶A被GcdH转变为巴豆酰辅酶A,随后转变为两分子乙酰辅酶A以提供TCA循环的C2化合物。戊二酸也能被CsiD和LhgO转变为琥珀酸,为TCA循环提供C4化合物。乙醛酸循环能将乙酰辅酶A缩合为C4化合物,也参与到戊二酸代谢过程中。这三个途径(即戊二酸羟基化途径、戊二酰辅酶A途径和乙醛酸循环)共同实现了戊二酸的有效利用,考虑到戊二酸经戊二酰辅酶A途径可产生生酮化合物乙酰乙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A,经羟基化途径可产生生糖化合物琥珀酸,L-赖氨酸并非生酮氨基酸,而应该重定义为生酮生糖氨基酸。通过L-赖氨酸的分解代谢可以实现戊二酸的生物技术法生产,我们尝试在P.putiad KT2440中彻底阻断戊二酸代谢途径以实现戊二酸的高效生产。通过使用不含有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和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的P.putida KT2440(ΔgcdHΔcsiDΔalr),戊二酸的浓度提高到了 1.94 gL-1。更重要的是,从L-赖氨酸生产戊二酸的摩尔转化率提高到了 0.85 mol mol-1。尽管在E.coli中不存在GcdH,但是存在戊二酸羟基化途径的两个关键酶(CsiD和LhgO),这可能是使用重组E.coli生产戊二酸时产量低的原因。在E.coli中敲除csiD和lhg0可能是通过生物技术路线提高戊二酸产量的一个有用策略。P.putida KT2440中戊二酸的代谢受到CsiR和GcdR的严格调控。本论文从戊二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簇的转录结构,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活性,调控蛋白的结合位点和效应物等方面,分别探究CsiR对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和GcdR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的调控机制。对戊二酸羟基化途径来说,csiD和lhgO组成了一个操纵子,csiR与csiD转录方向相反;在csiD操纵子上游鉴定出两个转录起始位点,其中转录起始位点TSS1上游包含与戊二酸代谢有关的启动子;调控蛋白CsiR在活性状态下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能够与csiD启动子区域结合,结合区域覆盖住了-10区和-35区,对csiD基因的转录具有阻遏调控作用,其效应物为戊二酸和L-2-HG。本论文首次报道一种参与L-2-HG代谢,且能够以L-2-HG作为效应物的调控蛋白CsiR。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来说,gcdH和pp0159组成了一个操纵子,gcdR与gcdH转录方向相反;在gcdH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包含与戊二酸代谢有关的启动子;调控蛋白GcdR能够与gcdH启动子区域结合,对gcdH基因的转录具有激活调控作用,其效应物为戊二酸和戊烯二酸。通过启动子活性分析,生长曲线测定和凝胶阻滞实验等手段分析两条途径在调控方面的相互作用,发现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和戊二酰辅酶A脱氢途径在调控方面是相互独立的,CsiR和GcdR不存在交叉调控。综上,本论文提出了一条新的戊二酸羟基化代谢途径,基于对其关键酶的基本酶学性质和生理功能分析,揭示出一个新的L-2-HG来源,并确定了戊二酸羟基化途径在P.putida KT2440戊二酸代谢中的作用;进而阐明了戊二酸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完善了对生物体内戊二酸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探索其他的L-2-HG来源提供有益借鉴,并为工业上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戊二酸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推进戊二酸生物法生产的工业化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玉米(Zeamayssubsp.mays)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原料,它对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玉米在大约9000年前由墨西哥中南部巴尔萨斯河流域的大刍草(Zea mays subsp.parviglumis)逐步驯化而来。在漫长的驯化选择过程中,玉米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73和Mo17自交系是玉米基因组和遗传学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它
目前我国建筑物供暖(冷)能耗约占总能耗1 8%,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供暖需求线不断的南移,该能耗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我国主要的燃煤采暖方式给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压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取热(冷)供建筑物供暖与制冷,提取“面广量大”的浅层地热能与热泵技术结合,用1份清洁的电能,搬运获得3份以上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比传统的中央空调省电约40%,不仅节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对ABA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鉴定了 ABA受体——PYR/PYL/RCAR蛋白和共受体——A类PP2C蛋白。其中,A类PP2C通过抑制SnRK2类蛋白激酶的活性负调控ABA信号。在先前的研究中,多次报道了 ABA可以显著诱导个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我们了解并改造微生物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微生物基因敲除技术需要通过同源双交换及正反两次筛选才能获得最终的敲除菌株;后来随着高效噬菌体重组酶(bacteriophagerecombinase)的发现,通过一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就能够实现DNA片段的同源替换,大大提高了基因敲除的效率,但重组过程仍需要
玉米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高温及干旱胁迫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作物产量。植物叶片的气孔是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和散失水蒸气的门户,因此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植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植物能够通过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散失,所以,通过研究
全球能源危机加速了人们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探寻。木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资源,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中利用纤维素来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相对较低的纤维素水解效率仍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里氏木霉具有强大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是主要的纤维素酶工业生产菌株,同时也是研究纤维素酶表达的模式菌株。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分泌合成是一个的基因诱导表达过程,不溶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是一类由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HexUA)和己糖胺(N-acetyl-hexosamine,HexNAc)组成的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其结构复杂,常作为蛋白聚糖的侧链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及细胞表面。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Chondroitin Sulfate/Dermaton Sulfate,CS/DS)和肝素/硫
学位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非生物因子。由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低温胁迫越来越成为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灾害。因此,研究植物抵抗低温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对帮助改良作物性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置于非致死的低温环境一段时间,其抗冻能力会获得增强,并将这一现象称为冷锻炼。而有关植物冷锻炼过程研究最为透彻的是CBF信号途径。CBF通路以CBF/DREB1转录因子为核心,
本文针对巷道交叉点发生的单向双面(以下简称双面)岩爆及其层理效应开展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满足现场应力转化过程的双面快速卸载岩爆实验方法。采用新型大吨位液压伺服真三轴岩爆实验系统,室内再现了双面岩爆弹射破坏过程。其次,开展了单面及双面卸载岩爆实验,并对比了二者的异同。最后,通过层理倾角分别为0°、15°、30°、45°、60°、75°和90°的砂岩双面卸载岩爆实验获得了其层理效应。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