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的市民抗争——基于B市某拆迁安置社区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与城市的扩张带来了全球范围内旧城改造与空间重构的运动,与之相伴随的是各种抵制拆迁、改造、剥夺的草根运动的兴起。时至今日,房屋拆迁已成为城市社会矛盾最尖锐的领域之一,随着城市空间资本化重构过程,围绕土地财产权的问题,城市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和互动曰趋复杂,引发了一系列的民众抗争和权益诉求行动。本研究以B市某拆迁安置社区为例,详细描述了个案社区居民在拆迁改造过程中的抗争实践和历程。市民抗争经历了由日常的、机会主义的抗争到合法的抗争,再到法权抗争的过程。这些抗争形式的演变揭示了市民抗争的动力机制,包括外部的制度背景也即机会结构,内在的市民本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市民主体从具体权益争取到权利意识的建构过程,从抗争空间、动员结构、行动策略以及行动合法化的建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抗争行动的实践逻辑,探讨了市民抗争行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试图从社会分化与社会抗争的角度,展示这些冲突发生的机制和逻辑,以期为城市社区的和谐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本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市民抗争行动之所以产生,其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制度的变迁、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舆论的开放。所有这些变革都使得权利观念深入人心,市民的权利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他们开始学习并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在某些个体化的抗争中,还主要是涉及具体物质利益的抗争,或者是带有象征性、带有机会主义的抗争形式。但是,在市民抗争行动演进的过程中,行动者已经超出了简单的物质利益的维权,通过不同抗争技术实践和策略的运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益表达和抗争的空间。另一方面,纵观所有形式的市民抗争行动,我们不难注意到,抗争者与抗争对象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影响抗争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抗争行动者面对的是掌握着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以及话语权的强势的利益联盟,从二者所掌握的权力、资源来看,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极其悬殊的。实际上,正是这种失衡的权力关系造就了市民抗争的行动,同时又阻碍了市民抗争行动的成功。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情关系的往来,梁漱溟先生曾把我国社会形象的描述为“伦理本位”的社会,这里的他所说的“伦理本位”主要指的是乡土社会熟人之间的关系及应尽的义务,之后,其
本文以兰州市儿童福利院为个案,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010年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建成的“高标准”儿童福利院和“低标准”旧式儿童福利院的对比研究,在对新型高标准儿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我们的人口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占有的水资源数量少之又少。而且近年来由于受到污染导致地下水环境遭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组织结构和制度特征的变化。改革从农村经营方式变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逐步扩展到农副产品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为城市的经
阅读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应该以文本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在文本感悟与言语训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言语内容和形式的共同兼顾,从而将枯燥的语用训练渗入情感的滋润,让“语用”走
关注农村妇女婚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贯彻男女平等基本价值观的体现。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
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行为积极性的弱化是当前农村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推动农民有序、积极地参与乡村治理一直是政学两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纵向来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行为
由于体制中的低下地位,农民工维权抗争的行为往往比其他群体的抗争更为激烈。尤其是近年来,在诉诸法律、体制等制度化维权无果的情况下,大量非制度化维权行动如自杀威胁、罢
合成了新试剂 1 ,5-二 (2 -羟基 - 5-溴苯 ) - 3-氰基甲月替 (HBPCF) ,并研究了它与锌的显色反应。在 p H 9.5的氨 - NH4 Cl介质中 ,Zn( )与 HBPCF反应生成 1∶ 2的蓝色配合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出现与加速,在农村内部推力和城市外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被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排除在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