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萧邦小说《觉醒》中的阅读心灵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er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通过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凯特·萧邦的作品《觉醒》,分为三部分:阅读他人的心灵,阅读自己的心灵,以及爱德娜悲剧性的结局。阅读心灵是指主体理解对象的意图,欲望,情感,以及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认知科学中,关于人类阅读心灵的方式主要存在两种理论,分别是理论论和模仿论。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是两种理论都认为主体具有通过对象外在的行为去推测背后意图的能力。第一章将集中展现《觉醒》中不同人物之间阅读心灵的行为。小说女主人公阅读自己的心灵则是通过两件关键的事情:回忆过去和聆听音乐。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记住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能力。情景记忆的产生是通过大脑的自我投射,将自我投射到过去或者未来,这就像是时空旅行,自我投射是另一种模仿的方式,认知科学家还研究发现,自我投射需要激活大脑中被称为默认网络的一块区域。艾德娜通过回忆找到了内在的自我。另外,本文认为镜像元神经系统能够解释音乐为什么会在聆听者身上产生情感,结合哲学中的人物理论,我认为听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会在脑中同时进行演奏,通过激活脑中的镜像元系统,与乐曲的演奏者,或者是与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产生同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音乐能够引起情感体验,文中艾德娜还通过音乐发展和重塑了自我。最后一部分讨论造成艾德娜死亡的三个因素,第一是对母亲身份的觉醒,艾德娜看见好朋友阿黛尔夫人的生产过程,将自己投射到阿黛尔作为母亲的角色中,联想到自己两个儿子的未来,在没有她的情况下,他们将陷入不幸,而对与罗伯特私奔的计划产生犹豫;第二是艾德娜对罗伯特行为的判断错误;第三是在阅读自我的心灵之后,以前艾德娜隐藏的内在自我完全表现出来,而伴随着罗伯特的不辞而别,让她意识到不可能满足内在自我实现的各项要求,所以她选择逃离。根据自杀逃避理论,主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为高度的自我意识,以及不能实现理想中的自我。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五体之中,楷书是基础,最简单,习字必先楷法,横平竖直都写不好便没有“资格”去凤舞龙飞;众书之间,楷书又是一大高峰,写好最难,即便写好了横平竖直也未必能写出书法之神韵,成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我国戏剧不乏精品,老舍先生的《茶馆》便是其中之一。为使我国戏剧走上世界舞台,展现我国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这就离
纵观中西方翻译的历史,翻译研究很长一段时期都把焦点放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上。译者长期以来都处于“隐身”状态,因此其作为翻译主体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译者和译
新陆早62号(原代号新石K1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与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词汇、语法障碍、文化背景和心里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不能进行高效阅读。同时,注重语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部分,它作为一种交际、语用策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女性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率高于男性,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趋势,学者突破了传统的关于译本语言的研究,对翻译的关注较多集中到翻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意识形态、权力、规范等
在边界扫描测试系统中,JTAG主控器是一关键部分.本文设计的PCI-1149.1边界扫描主控器利用计算机的PCI总线实现对JTAG总线的控制,不仅自行设计并实现了JTAG主控芯核,而且在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