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理挖掘《内经》中肝咳相关理论,探索肝咳的理论框架与发展源流。建立并完善肝咳的理论体系,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法、方药等内容。并通过古代医案研究对以上内容进行验证,以期应用于临床。方法:首先,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黄帝内经灵枢校释》为蓝本,通读原文与关键词检索相结合,整理《内经》中肝咳及论述肝肺相关经文,参考历代医家《内经》注本,通过《内经》原文总结肝咳发生的生理病理基础。其次,采用文献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查找历代中医古籍文献中肝咳的记载,整理肝咳相关古代文献,将以上材料整理、解读、分析、互证和总结,形成肝咳的理论体系框架。最后,开展肝咳古代医案研究。制定医案纳排标准,检索、查阅《医案类聚》,收集筛选古代医案中从肝论治咳嗽医案,规范医案名词术语,形成数据挖掘条目池。根据条目池框架,建立从肝论治咳嗽的古代医案数据库。使用EXCEL及SPSS23.0软件,对症状与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筛选出高频症状和药物,得出肝咳症状分布规律、治疗核心用药。对药物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对高频症状、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症状组合和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及聚类方,由此分析肝咳的症状、治疗、用药和处方,推导病机和治疗规律。将医案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结果相互验证。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得出肝咳理论体系如下:1.梳理肝咳病名源流,明确肝咳含义:狭义的肝咳即《素问·咳论》记载的春季肝感受寒邪而发的咳嗽。广义的肝咳,包含明清著作中“肝经咳嗽”“肝经之咳”等名,即从肝论治之咳,含义更为广泛。2.肝肺相关理论基础:根据《内经》原文,肝与肺密切相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为五行相克,互为制约。二是经脉相连,为邪气、病传以及气、血、津液的盈、通、虚、滞提供道路。三是协同调节气机升降的生理功能,其功能失常可直接导致肝咳的基本病机——肝肺气机上逆。四是解剖位置比邻而居,脏器形态变化上也能相互影响为病。3.肝咳病因:包括外感、情志、劳倦和病传四类。一为外感病因,《内经》主要为感受寒邪,后世著作又有风、寒、热、湿等多种外邪致病。二为情志致病,怒、郁两种情绪过极均可伤肝致咳。三是劳倦过度,疲极伤肝而发咳嗽。四为肝肺为病,影响肝肺功能,引起咳嗽,其论治可从肝入手。4.肝咳基本病机是肝邪传肺或肝肺同病,肺气上逆而咳。病理因素有气、火、痰饮水湿、瘀血及肝虚。病变部位以肝、肺两脏腑经络为主,可以累及脾、胃、胆、肾、冲脉等。5.肝咳症状:《素问·咳论》论述的肝咳症状为咳而胁痛、咳而胠满。后世医家引申肝咳症状,还应包括:咳引小腹,咯血或咳痰带血,咳而伴咽喉症状,咳而伴有脾胃症状,如呕逆、呕吐,咳而胸满,咳而眩晕等。脉象多弦。6.肝咳治疗:包括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和情志治疗。针灸治疗原则即《素问·咳论》所载“治藏者治其俞”。药物治疗,遵循五脏苦欲补泻原则。辛以补肝泻肺,酸以补肺泻肝,甘以缓急,苦以降逆,甘以缓急,苦以降逆。对于五脏有余之证,遵循“五欲”原则,五脏不足之证,注意“五禁”原则。情志治疗方面,根据五行生克原理,以悲胜怒。同时注意顺应情志特点,对于怒而不得发者发之,怒而屡发者平之。肝咳治法,包括疏肝理气、柔肝缓急、培土泻木、抑肝降肺、清肝泻火、清金制木、平息肝风、补益肝虚、温肝散寒、疏通肝络、平冲降逆11法。梳理治疗肝咳方剂11首:木乳散、射干汤、小柴胡汤、枳壳煮散、加味逍遥散、泻青各半汤、丹青饮、七气汤、香附旋覆花汤、四君子汤、柔肝宣肺汤,以上方剂体现了肝咳的不同治法。通过医案研究,对肝咳医案论及的基础疾病、诱因、症状、用药和病机要素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肝咳病因多与情志失调、劳累过度有关,肝郁、血虚体质之人容易患肝咳。2.肝咳症状,咳嗽同时伴有喘促、咯痰、胁痛、头痛、眩晕、胸部胀闷、咽喉痛、喑哑等。脉象以弦为主。3.肝咳病机:肝咳病位涉及肝、肺、肾、脾、胃、冲脉,久病涉及络脉。病理性质上,实者有火热、气逆、痰浊、阳亢,虚者以阴虚居多。肝咳的病机转归,有脾虚生痰、胃纳失司,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肺脾气虚,肝经气滞气逆等等。4.肝咳治疗药物有清热、平肝、化痰、止咳平喘、利湿、补益等品,高频药物聚类组合有养血安神、滋阴、养血健脾清热、化痰利湿、降气、化饮组合。均体现了肝咳的病机转归与治则。5.综合症状、治疗与病机要素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医案病机要素聚类与药物聚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症状聚类与病机要素、药物聚类相关性较低。总体上看,肝咳的病机以里证为主,鲜有表证,热多寒少,实证略多,但亦有虚实夹杂的特点。6.医案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肝咳理论体系框架呈明显相关性。结论:1.提出并明确肝咳含义:狭义的肝咳即《素问·咳论》记载的春季肝感受寒邪而发的咳嗽。广义的肝咳为肝脏气化不利和肝经经气逆乱所致咳病。2.揭示肝肺两脏在五行关系、经脉连接、气机升降、解剖位置四方面的密切关系,这是肝咳发生的生理基础。3.初步构建了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为核心要素的肝咳理论体系框架。肝咳病因包括外感、情志、劳倦和病传四类;基本病机是肝邪传肺或肝肺同病,肺气上逆而咳,涉及气、火、痰、瘀、虚;病变部位以肝、肺两脏腑经络为主,可以累及脾、胃、胆、肾、冲脉等;症状以肝经气不利和肝肺功能失常为特征,包括咳而胁痛、咳而胠满,咳引小腹,咯血,咽喉症状,呕逆、呕吐,胸满,眩晕,脉弦等。4.结合医案研究,归纳总结肝咳11种治法,11首代表方剂。体现了肝咳病变过程中,外感与内伤、脏腑与经络、本虚与标实、化火与化风等病因、病位、病性及不同病机转归所对应的治法方药,为肝咳治疗提供诊疗思路与方药,预判疾病病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