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型超四面体镉铟硫无核纳米团簇的组份精确掺杂及其光电、荧光性能调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硫族超四面体纳米团簇是由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具有立方相硫化锌碎片结构的原子聚集体,起到连接小分子簇合物和凝胶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桥梁作用。由此类团簇构筑的固态开放骨架半导体材料显著有别于传统的浓密相II-VI族半导体材料,逐渐成为半导体材料学家的研究热点。尽管近十年来,此类团簇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尺寸不断增大,然而针对团簇中多元组份分布问题以及团簇内特定位点精确掺杂问题的研究仍显不足。了解并实现纳米团簇中的组份有序分布和精确掺杂有助于构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为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集中研究了离散型金属硫族半导体超四面体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后掺杂修饰及光电性能调变。我们通过超强碱参与的溶剂热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一例基于镉铟硫无核纳米团簇的半导体材料化合物,并依据其结构特点对它实施了金属离子精确掺杂研究,深入探讨了掺杂样品的光学和光电性能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两步合成法在一个具有类似“核壳结构”的Cd-In-S无核纳米团簇中实现了多元组份的有序分布和铜离子精确掺杂。我们首先制备了一例基于空心超四面体硫族Cd-In-S纳米团簇的半导体材料(命名为ISC-10-Cd In S),然后通过扩散法将单个铜离子引入团簇的中心空缺位,获得一例Cu-Cd-In-S四元组份的纳米团簇,实现了固态半导体材料的精确掺杂。单个铜离子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母体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光电响应性能。(2)采用两步法成功将二价锰离子掺杂到Cd-In-S无核纳米团簇的中心空位,实现了锰离子掺杂剂在主体半导体材料晶格中的有序分布。通过荧光(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分析手段证实了锰离子被引入到纳米团簇中心空位。与主体材料较弱的蓝绿光发射(约490 nm)不同,锰离子掺杂后的样品表现出很强的红光发射(室温下为630 nm,30K下为654 nm),这相对于传统锰离子掺杂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的橙光发射(约585 nm)发生了明显红移。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和荧光动力学分析,我们明确了掺杂诱导的荧光发射机理。(3)基于单相半导体ISC-10-Cd In S材料,我们进一步阐明了其作为近紫外或蓝光激发下荧光粉转换白光LED的可能性。单一锰离子掺杂或单一铜离子掺杂使母体样品分别发射红橘光和淡黄光。通过对母体样品实施铜锰离子共掺杂或者通过把母体样品与两种单一掺杂样品按一定比例机械混合,均可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实现光区较宽的白光发射(从450到800 nm)。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将天然产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改造进而合成新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和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是多种天然产物的主要功能成分,属于有机三萜酸[1] ,是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它们的结构相似,且都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
随着柔性电子时代的到来,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迁移率(>10cm2/Vs)已经能够与多晶硅相媲美,在柔性电子
咪唑类化合物和噻唑类化合物都具有广泛生物及生理活性,目前已有多种咪唑类农药和噻唑类农药商品化,其中部分农药因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而被沿用至今。本文根据咪唑类化合物和噻
学位
目前,工业生产领域对超硬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多,改善超硬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寻找新型超硬材料一直是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富硼氧化物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c-BN,是重要的新型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   一、多甲氧基取代菲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娃儿藤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多甲氧基取代菲环骨架结构的一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重要的生物、生理
学位
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银纳米粒子,因为其优良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利用有机配体修饰金属纳米粒子不但可以提高其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而且可以
本论文运用等温量热滴定、电化学测量等热力学手段,分别对乙腈溶液中活化烯烃与碳正离子这两类有机不饱和化合物的负氢亲合势进行了研究。 通过合成四类引入强拉电子基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因此,开发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清洁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成为研究的热点。太阳能因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独特优势受到广泛的
炔胺是指氮原子与炔键直接相连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是继烯胺之后又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炔胺中氮原子能够极化炔键特别是氮原子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能够强烈的极化炔键,使炔胺在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及立体选择性,炔胺在有机合成前驱体、有机光电材料、天然产物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均具有非常重要应用价值。近几十年来,炔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成为当前探究的热点之一。双消除一锅法是一种
为了寻找符合21世纪农药发展要求的新型杀虫活性先导化合物,本文完成了两个系列的化合物的合成:(1)在无水无氧、超声辐射下,经N-取代苄基脯氨酸苄基酯与取代苯基溴化镁反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