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低估自己将要完成任务的所需时间,表现出过分乐观,理论将此现象称为“规划谬误”。经典的内部-外部模型解释表明,人们对于单一式信息的关注(忽略分布式信息)导致了对于未来任务规划的乐观估计。近30年来的研究逐步探讨了“规划谬误”这种现象的形成机制,给未来研究带来了较多启示。 有学者发现针对快速完成任务的外部激励会影响人们的动机,导致人们更加忽略分布式信息进而产生更大的“规划谬误”。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当人们真实经历一种外部激励时,表现出面对损失激励时完成任务的动机更强;而恰恰相反,当人们想象这种外部激励时,却本能地认为自己面对收益激励时动机更强。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想象以及真实经历的两种情况下,外部激励的不同框架表述形式会如何影响人们对于未来任务完成时间的估计。 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实验的方法,主要设计了2(激励与任务:预期或者真实)x2(框架表述:收益或者损失)的实验环境,通过两个实验,一共收集了来自北京大学在校学生的210份有效数据。结果发现,当人们预期任务以及针对快速完成任务的外部激励时,以收益框架描述的激励会导致人们更加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即产生更强的“规划谬误”效应;而当人们真实经历任务以及相应外部激励时,相反地,以损失框架描述的激励会导致人们更加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产生更强的“规划谬误”效应。 论文最后还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指出了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