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靶器官损害,靶器官损伤的核心机制是血管损伤,而血管损伤的关键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而且也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通过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壁通透性,血管的功能状态,凝血纤溶活性及炎性反应起着重要作用[1]。因而,内皮细胞的正常代谢一旦发生改变,则能迅速引起血管的损伤。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及功能检测是判断内皮功能障碍及评估预后的新方法[2,3]。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状态下仅有少量入血,很快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而当其衰老或受损后基底脱落入外周血中,CECs计数因此升高,故其是一项能反映活体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无创性临床指标。成人已经有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外周血CECs水平升高,并且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4]。EPCs可以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对受损血管内皮具有修复作用。它们与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血管内皮紊乱可导致高血压及其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病和内皮祖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深入,证实内皮祖细胞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一些学者发现,以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作为唯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其EPCs的数量及功能都有所改变[6]。而目前CECs、EPCs含量与高血压的关系相关研究的结果并不是一致的,有关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与CECs、EPCs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十分的清楚,均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目的:拟通过对健康儿童、高血压前期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儿CEC及EPCs检测,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儿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随访治疗后两者的变化,探索CEC及EPCs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了解CEC及EPCs对于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新途径。方法:1.研究对象: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儿童青少年64例,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选择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健康儿童30例,高血压前期儿童30例。分组:健康儿童组(n=30例);高血压前期组(n=30例);高血压组(n=64例)。高血压组根据患儿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Ⅰ期和高血压Ⅱ期组;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和无靶器官损害组。高血压诊断及分期依据2004年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NHBPEP)发布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第4次报告。全部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2.临床观察指标: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量、心肺听诊等)、眼底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CECs和EPCs数量测定,并记录数据。体检、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和以及心电图检查,分别固定2名有丰富检查经验的资深检查人员,对于同一受检者,重复检查的误差<5%,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由我院化验室人员完成。3.CECs及EPCs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4.研究对象的随访管理:无靶器官损害组:高血压1级且不伴有高血压临床症状者,通过增加有氧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包括限盐),建立健康饮食习惯等方法控制体重;每6个月动态随访,监测上述指标,观察治疗效果,记录数据资料。靶器官损害组:采用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血压水平,每6个月动态随访,监测上述指标,观察治疗效果,记录数据资料。血压控制目标:应将血压降至同年龄、性别、身高第90th百分位以下。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所有统计学处理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P<0.05确定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水平。结果:1.高血压前期组外周血中CECs为41.43±11.52个/ul,高血压组外周血中CECs为45.59±25.72个/ul,健康儿童组外周血中CECs为21.23±8.91个/ul,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分别与健康儿童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高血压前期组外周血中EPCs为12.90±7.73个/ul,高血压组外周血中EPCs为12.70±7.98个/ul,健康儿童组外周血中EPCs为22.47±15.32个/ul,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分别与健康儿童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高血压Ⅰ期组CECs(49.50±25.77个/ul)与高血压Ⅱ期组CECs(50.29±21.56个/u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Ⅰ期组EPCs(12.56±8.45)与高血压Ⅱ期组EPCs(11.93±7.35个/u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靶器官损害组CECs(48.35±19.48个/ul)与无靶器官损害组CECs(43.35±19.64个/u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靶器官损害组EPCs(12.60±7.98个/ul)与无靶器官损害组EPCs(13.85±8.15个/u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5.无靶器官损害组高血压患儿经6个月非药物治疗随访后,治疗后平均收缩压(121.20±7.46mmHg)与治疗前平均收缩压(126.64±9.46 mmHg)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平均舒张压(68.55±7.24mmHg)与治疗前平均舒张压(69.91±7.55 mmH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CECs(30.88±29.64个/ul)与治疗前CECs(48.35±19.48个/u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EPCs(12.88±8.63个/ul)与治疗前EPCs(12.60±7.98个/u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存在内皮损伤,也存在内皮修复功能的损伤;2.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中,高血压的程度不能通过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水平来进行评估;3.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的患儿,其内皮损伤程度可能更重,血管的修复能力也更差。4.原发性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伤的患儿经6个月非药物治疗后,有效降低了血压;随着血压水平的下降,血管损伤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血管的修复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