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范畴及其在俄语言语礼节中的表达式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分析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研究现状入手,来界定礼貌原则的总体概念.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俄语言语礼节中的你——您指称和诸如称呼、问候、感谢、祝贺、道歉、告别、请求等言语行为.这些言语指称和言语行为本身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之所以选择这些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这些言语行为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活跃性;第二、这些言语行为在交际中被广泛运用;第三、这些言语行为使用频率高,有修辞色彩;第四,这些言语行为缺乏系统的文献性研究.该文从语用学角色对俄语中各种言语行为的概念、功能、结构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列出其各种表达式,总结出俄语中你—您指称、称呼、问候、感谢、祝贺、道歉、告别、请求等言语行为表达式的特点.因此,该文认为,俄语言语礼中是根据礼貌等级分布的;显性施为语句是有施为动词的结构,隐性施为语句要身不带有施为动词,他们的不同变体有不同的礼貌级别;具有民族特色的礼貌原则在俄语语言本身和俄语言语礼节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俄语言语礼节表达比较直接.由此可以看出,深入研究礼貌原则将有助于理清不同民族文化体中言语交际的共同问题和整体性.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如何正确地看待金钱和合理地使用金钱是人们自古以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价值观和伦理观的重要议题。在当代西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
研究表明:翻译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那种想用几条原则、几句话甚至几个字来概括翻译原理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该文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当前中国翻译理
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对悲剧的本质和精神进行了新的诠释,并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悲剧效果.他的名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既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在许多国家里都是一个复杂问题.在中国,历史经验表明,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一个是政治因素,另一个是文化因素.就教育层面来看,
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90年代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美国作家.《荒野的呼唤》被认为是杰克·伦敦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及美国文坛上的经典.杰克·伦敦被公认为一名自然主义作
引言:清末民初“美术”概念的引进在晚清中国,“美术”是个源自日本的概念。“美术”概念的引进对于近代中国的特殊社会意义,正如陈振濂所指出:近代中国绘画、“美术”的变迁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和对外经济的发展,英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语口语的学习和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口语学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背影》作为最具典范作用的散文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青睐。谈到中国散文研究,必谈《背影》,对于《背影》的翻译研究也就少不了学者们的参与了。说到《背影》的译文,当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二逾万日裔美国人被美政府当局以"战时安全需要"为借口关进集中营.这一事件既给当时的受难者造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