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的无偿献血议题建构——对《人民日报》等三家报纸健康传播功能的考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无偿献血作为社会问题,在健康传播的框架下,以议程设置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媒介构造论为理论基础,旨在通过对《人民日报》、《文汇报》、《天津日报》在7个研究年度(1998-2004年)无偿献血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考察中国主流媒体如何框架和定义无偿献血、如何建构与呈现健康议题。同时,本文结合对典型报道个案的话语分析,描述三家报纸无偿献血报道如何随时空演进而变化的动态过程及整体动因,进而探讨公共健康议题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另外,对大众传媒对以无偿献血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道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特定事件的观察中,发觉主流媒体报道品质的缺陷以及建构的偏差,从而促进媒体进一步改进报道工作。研究发现,《人民日报》、《文汇报》、《天津日报》有关无偿献血的报道多以硬新闻的形式出现,报道的主题类型主要集中在“官方信息发布”、“无偿献血相关活动及宣传”和“个案报道”。三家报纸所仰仗的消息源多来自“政府权威机构及官方卫生部门”和“记者或媒体本身”,报道形式和消息来源相对单一。有关无偿献血的报道以“消息”、“图片新闻”和“通讯”为最主要的报道体裁。报道大多被安排在“国内新闻、要闻版”和“教科文卫版”。绝大多数报道以“中性”为基调,较少涉及批评性报道和检视。本研究认为,由无偿献血牵引出的一系列颇具争议的议题,集中展示了现代社会经济资源、文化、伦理道德等多个层次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而媒体进行无偿献血报道时就事论事,很少触及问题的本质,在无偿献血及其相关概念上纠缠不清,且对计划行政指令性无偿献血过度宣传。如此呈现与建构无偿献血议题,媒体不但不能发挥环境监视的功能、不能达到健康传播的目的,同时还将丧失其公信力,间接导致无偿献血的群众基础薄弱、工作开展艰难。本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以无偿献血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个案,对我国媒体的健康议题建构,对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学研究、特别是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开展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予以回顾和小结,在数据和经验积累等方面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力图为促进我国媒体在实践健康传播功能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互联网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形式不断冲击着传统产业格局。纵观全局,视频行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的速度之快且形式众多,能够快速抓住受众眼球,激发
针对西部9省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能源消耗三个方面进行现场问卷调研.调研结果表明80%以上农村居民认为室内热环境非常恶劣,宜居性差;人畜毗邻和秸秆焚烧
本论文以动态视角具体呈现1949-1966年大陆《大公报》艰难曲折的“新生”之路,即从民营综合报向党办专业报的转型和蜕变,展现历史洪流中有关各方的互动与调适,包括新政权对《大
期刊
当四月的南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的时候,祖国的北疆依然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晚十点钟,一位手提两个大书箱、风尘仆仆的青年来到青海省刚察县,在大雪中叩响了中铁五局电务公
期刊
世纪之初,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地方电视新闻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多频道时代面临多媒体竞争,收视率下降、观众流失,地方电视新闻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恰在此时,江苏电视台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媒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传媒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传媒还面临着与实力强大的跨国传媒集团同台竞争的挑战。中国的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美国新闻界至今仍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报道理念,中国过去对这一观念有很多批评和误解。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客观性原则成为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