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深,土体常处于非饱和状态。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基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将跨越非饱和黄土区域,在低频、低幅值、长持时的循环荷载重复作用下,土体产生强度降低和刚度衰减等情况,从而引起路基沉降和失稳等工程事故。因此,探究非饱和黄土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其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DS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以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水特征曲线试验以及不同围压、基质吸力、动载频率、固结比条件下的动变形和动强度试验,进一步分析非饱和黄土的持水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由此探讨黄土路基在半正弦波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区域非饱和黄土路基建设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非饱和黄土含水率随基质吸力的增大呈现不同阶段的衰减趋势。基质吸力一定时,不同加载方式下非饱和黄土破坏动强度随固结比和围压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逐级加载方式测定的动强度稍大于单级加载。围压增大动强度随之增大,且加载围压越大,增长幅度越大。其他条件一定,动强度随固结比、频率、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且吸力因素对动强度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因素。围压一定时,随着固结比、频率、基质吸力的增大,非饱和黄土动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各因素越大,动强度指标增长幅度越显著,且主要表现为动黏聚力的增大,内摩擦角增幅相对较小。同时基质吸力因素对动强度指标的影响程度大于频率和固结比因素。(2)随着动应变的增大,非饱和黄土的动弹性模量呈非线性衰减趋势。当应变小于0.5%时,动弹性模量快速下降,当应变大于0.5%时,随着应变的增加,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直至趋于同一数值;相同动应变时,随着围压、固结比、频率、基质吸力的增大,动弹模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基质吸力一定时,随着围压、固结应力比、动载频率的增大,最大初始动弹性模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围压、频率、固结比。修正的Hardin-Drnev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动弹性模量倒数与动应变的关系。建立不同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动模量比衰减表达式和阻尼比表达式,可较好地描述动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动应变的演化规律。(3)基质吸力一定时,不同围压、频率、固结比条件下非饱和重塑黄土阻尼比数值分布在0.03-0.2范围内。随着动应变的增大,不同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阻尼比不断增加;相同动应变条件下,随着频率和围压的减小,固结比和基质吸力的增大,非饱和黄土阻尼比逐渐增大。随着围压、固结比、频率、基质吸力的增大,非饱和黄土动骨干曲线向上移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 2012年—2013年泾川出土的部分佛教造像,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年代断定与分期、造像源流以及宗教信仰研究。首先笔者将造像划分为十五种类型,在年代考证基础上再将其划分为七期:第一期为北魏中晚期(476-534),主要以背屏式造像碑为主。第二期为西魏时期(535-556),新出现单体圆雕造像。第三期为北周早期(557-572),单体圆雕像流行。第四期为北周晚期(572-581)延续了前一阶
学位
旅行时间预测问题(travel time prediction)是智能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预测精度的提升不仅能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助力碳减排。GPS、北斗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海量的车辆轨迹数据,该类数据蕴含了车辆行驶经过的路段序列信息,以及出发时间、行程总长度等外部信息。近年来,学术界与工业界有大量工作致力于基于轨迹数据的旅行时间预测研究。它们大多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一类两物种的Lotka-Volterra反应-扩散-对流-竞争模型,考察对流参数的大小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在该系统中,我们假设两物种在生物学意义上是等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采用了不同的扩散策略.其中,一个物种的扩散策略为自由扩散,而另外一个物种则通过自由扩散结合沿资源梯度向上的对流的方式进行扩散.对于该模型,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能够对弱对流和强对流两种极限情形下的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
学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极具复杂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诸多交互事件。因此,发展教师在复杂环境中快速注意和解释课堂重要事件的能力对其提高教学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将该能力称作教师关注(teacher noticing)。教师关注作为一项于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在国外蓬勃发展,但国内对该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奇摄动差分微分方程并应用到科学工程等领域.随着原问题和退化问题的复杂化,出现了具有多个内部转移层的空间对照结构解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类奇摄动差分微分方程的空间对照结构,利用经典的奇异摄动理论及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其具有阶梯状空间对照结构解.本文共三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回顾了奇异摄动理论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时滞微分方程和空间对照结构的由
学位
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对岗前培训作用的看法。在巴基斯坦,准教师在加入学校教育部门之前必须接受一项强制性培训,即教师岗前培训.这种岗前教师培训在各类学院和大学进行。培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受训者的学历。当教师加入教师行业时,他们就可以对岗前培训的效果进行比较。他们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毫无疑问,如果他们的培训达到了标准,则他们就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来完成相应工作。他们的认知有助于
学位
弦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类,一些在其它图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图着色问题,在弦图上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解决。关于弦图的中心的一个经典结果是:弦图的中心的直径不超过3。本文对于所有可能的直径与半径的情形,确定了阶数最小的所有弦图。1966年,Gallai提出了一个问题:连通图的所有最长路是否交于一点?已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但与此同时,在许多特定的图类中该问题具有肯定的答案。其中,这一问题在弦
学位
图像去模糊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作为高级别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前置也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本文主要针对现有去模糊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的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在传统的去模糊方法中,模糊图像通常由清晰图像和模糊核的卷积来建模,因此该问题可以分解为模糊核估计和反卷积复原清晰图像两步。目前已有的针对模糊核估计的算法大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适用场景。它们
学位
在信息化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然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现实情境问题与数学应用能力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其中现实情境问题的合理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言十分重要。因此,进一步提高数学教材中情境问题的设计质量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本研究以上海高中新版数学教材为例,围绕其中的情境问题进行探究,确定了以下两个研究问题:一是上海高中
学位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移动设备的人均持有率的进一步升高和移动网络设施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成为当代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移动应用正确性和可靠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市场上日益增多的应用的测试要求,自动化测试方法是目前测试技术发展的关键。但目前自动化测试方法面对无法有效地对移动应用功能进行抽象和描述、生成的测试用例在设备中难以根据预期执行的问题,难以进行系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