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五种文学观念下的关系反思与理论建构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uisenlin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千年以来,在破除“本质主义”迷信、反思“文化研究”不足之后,重新审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关系价值成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文学本性的认识应该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论文以综合性视角和系统的方法,从关系反思和理论建构的意图出发,以历史上出现的“五种”文学基本观念即“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接受说”为讨论的场域,分别从形式观念、关系形态、原因阐释三个层面,主要探讨了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五种”复杂关系构成,即“传达关系”、“表述关系”、“审美关系”、“客体关系”和“自反关系”。   全文除导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讨论的是文学形式、意识形态、文学接受三个核心范畴和相关理论认识问题。关于文学形式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对文学形式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当前文学形式的理解困境是什么?该怎样重新认识文学形式?关于意识形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传统理论对意识形态的认识的主要线索是什么?在当代意识形态理解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样重新理解意识形态?关于文学接受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文学接受在传统理论中是否发挥作用和作用是什么?该如何认识“期待视野”这一接受美学“方法论顶梁柱’’的理论有效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对“期待视野”的确定方法可能会有哪些?   第二章讨论的是“模仿说”下文学接受、传达形式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问题。首先,从文学形式观念层面,讨论了何谓“模仿说”下的总体形式观念“传达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其次,从“三者”关系层面,讨论了“传达关系”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即“自然社会理性传达关系”、“宗教神学信仰传达关系”、“人文主义理性传达关系”。再次,对“传达关系”得以形成的原因加以阐释,问题包括:是什么构成了“传达关系”得以形成的“绝对性”话语权威?口头传播如何影响了“传达关系”的传达方式?为什么说“对等思维”水平下的“世界观念”阅读期待是“传达关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性条件?   第三章讨论的是“实用说”下文学接受、表述形式、意识形态三者关系问题。首先,从文学形式观念层面,讨论了何谓“实用说”下的总体形式观念“表述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其次,从“三者”关系层面,讨论了“表述关系”的三种主要形态,即“修辞层表述关系”、“类型层表述关系”、“中心层表述关系”。再次,对“表述关系”得以形成的原因加以阐释,问题包括:王权政治如何建立起“表述关系”得以产生的“社会性”话语权威?自然人性和世俗观念如何影响了“表述关系”的表述方式?为什么说“定向思维”水平下的“趣味”阅读心理是“表述关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性条件?   第四章讨论的是“表现说”下的文学接受、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文学形式观念层面,讨论了何谓“表现说”下的总体形式观念“审美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次,从“三者”关系层面,讨论了“审美关系”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即“中介审美关系”、“实践审美关系”、“理性审美关系”。再次,对“审美关系”得以形成的原因加以阐释,问题包括:“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如何确立起“审美关系”得以产生的“主体性”话语权威?社会表述危机如何在“立法之人”上得到调节并表现在文学领域?为什么说“闭合思维”水平下的“反思性直觉”是“审美关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性条件?   第五章讨论的是“客观说”下的文学接受、客体形式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首先,从文学形式现象层面,讨论了何谓“客观说”下的总体形式观念“客体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其次,从“三者”关系层面,讨论了“客体关系”三种表现形态,即“不透明客体关系”、“透明性客体关系”、“半透明客体关系”。再次,对“客体关系”得以形成的原因加以阐释,问题包括: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如何确立起“客体关系”得以形成的“无意识结构”话语权威?文学学科独立如何影响了文学客体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形式思维”水平下的“文本深蕴”期待是“客体关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性条件?   第六章讨论的是“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自反形式与意识形态三者间关系。在引言部分,简要讨论了“客观说”之后有没有一种新的基本文学观念产生?该怎样理解“接受说”?接下来讨论的是,首先,从文学形式观念层面,讨论了何谓“接受说”下的总体形式观念“自反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其次,从“三者”关系层面,讨论了“自反关系”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即“消解性自反关系”、“交流性自反关系”、“生产性自反关系”。再次,对“自反关系”得以形成的原因加以阐释,问题包括:当代“文化主导”如何确立起“自反关系”得以形成的“对话性”话语权威?新的“范式”转移如何影响了“自反关系”的经验维度的形成?为什么说“逆转思维”水平下的“对话交流”期待是“自反关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性条件?   结论:部分:对五种文学观念之间的关系加以简要评述总结,提出走向“关系诗学”的思想主张。
其他文献
贾谊散文、辞赋在文学思想、文章风格、精神品格诸方面对后世文学及士人文化品格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贾谊作品作为西汉文学的典范之一,对于之后不断标举两汉文学为典范的文章
本雅明思想研究大致有三重线索:第一重线索即德语文学的宗教传统,生活于这种语境中的本雅明不自然地就遵循了神学的思维模式;第二重线索即欧洲与非欧洲族裔的二元对立思维,抑或
学位
作为文艺评论家的王充对于“一代之文学”——汉赋有着自己的见解,本文从王充既肯定汉赋又否定汉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其中的原因得出结论,王充在本质上对汉赋是持否定态度的。
随着自传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叙事家们开始关注到以往被忽略的自传体裁。本文致力于从叙事学角度,关注西方现代自传中的“真实”问题研究。论文从反思西方现代自传中的“真
有效课堂是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课堂理想,这样的课堂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笔者认为支撑有效课堂实践的核心是
王国维在1907年发表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将“古雅”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提出。这对全面理解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古雅说”是对中国美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策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教学效益。
反面乌托邦文学(也称为反乌托邦文学、恶托邦文学或敌托邦文学,本文一律统一使用反面乌托邦文学)是由乌托邦文学衍生出来的,是对乌托邦文学的讽刺性模仿。反面乌托邦文学作为
学位
清代女作家的大量涌现,女性日益得到解放,折射在文学作品中,就使清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光彩照人的才女形象。清代白话小说中的才女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形象。明清以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