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与认同:面向个性诉求的碎片化阅读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基本的知识获得方式,同时为阅读者带来极其独特的心理体验。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经历着不同方式与文化范式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网络以海量的信息和快速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工具,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大众的阅读方式发生的最深刻变化,使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典型的阅读现象。碎片化阅读包括阅读主体的碎片化和阅读客体的碎片化。面对着这种不断变化着的媒介生态环境,阅读者更加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而不是权威信息或观点。这种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众的生活,人们易于沉浸在手机媒体带来的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之中。这种非线性的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从纸面转到屏幕,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更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以及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碎片化阅读极大释放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自我主张。因为阅读目的不再是虔诚的学习,而是在字里行间寻找自我的心理认同。  论文主要是在整个人类广阔的阅读史背景下,说明碎片化阅读的现状、特征和基本问题。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数字化以前的阅读史,主要梳理数字化阅读之前人类整体的阅读方式和特征。将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时期,以实物标志为阅读代码,逐步发展出最早的文字记载;第二个阶段是经典时代,以各种读经为主,向先知先贤学习知识;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时代,大量的印刷降低了阅读的成本,人们得以发展出更轻松的阅读题材。第二章讨论碎片化阅读的特征。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碎片化阅读的现状,从宏大背景看到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最主要方式。其次说明了碎片化的特征,从客体碎片化和主体碎片化两个角度分别加以阐述。然后以微信阅读为例来分析碎片化的具体表现,最后论述了碎片化阅读与私密化阅读的融合。第三章对碎片化阅读进行反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阅读内容的浅薄化、阅读方式的随意化和阅读体验的流俗化。结语展示了阅读方式对人认识方式和内容的极大影响,认为碎片化阅读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  碎片化阅读也常常受到传统阅读爱好者的批评。不仅如此,碎片化的阅读者们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碎片化海洋之中,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碎片化阅读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严重阻碍以系统性知识积累作为支撑的稳定能力的形成。碎片化阅读正在以一种学习的方式来反对学习。阅读的铺张化的确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但碎片化阅读的问题,是全人类文化滥觞的结果。它既是通讯技术飞驰的结果,是文化消费主义的结果,也是文化反叛的结果。消除这种庸俗化的思想本身与现代生活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萌发了写写父亲的念头。恰逢建党90周年,单位组织征文活动,让我写一篇反映党员本色的文章,这时我想到了父亲,何不借此机会把我对父亲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近期,趟强寒潮自北向南侵袭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对柑橘生产造成不同程度雪害、冻雨、霜冻等低温危害。为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减少损失,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技术价值观是对技术价值的看法,是对技术价值本质的一般概括,是人们在对技术的认知基础上,在技术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技术价值的认识。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影响着技术价值观的发展。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为人类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开始把技术看作是掠夺自然、获得财富的工具和手段,并形成功利主义的技术价值观。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工业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注重人类价值、经济价值、工具理性,而忽
指出了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教育,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有利于深化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利于规范生命教育的内
《形而上学导言》这本小册子主要讲的是有关直觉的问题。正如英译者在前言中所提到的,这本书是对直觉方法做专门的论述,而不是像在其它的著作中那样,只是在运用该方法时偶尔提到
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现实原因,思想根源即主客二分的自
人的自由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研究源于西方近代,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理解的则始于马克思。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重新使这个问题得到凸显。人的自由发展在实
语言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当大部分哲学家都试图从正面说明语言具有公共性、语言先天地具有可交流性时,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另辟蹊径,在阐述语言游戏
本文通过考察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有关模仿和诗歌的观点所呈现的矛盾,分析柏拉图的诗论思想。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考察与模仿相关的讨论,分析柏拉图对于模仿的看法。首
冯契研究中国哲学史,不着重发掘史料文献考辨,而是把哲学史看作是人类认识史,用世界哲学的眼光,运用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着重探讨其中作为人类认识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