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视角下《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中国形象探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尔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是19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1868-1872年间他在中国进行了七次大型地质考察,并对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填补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社会对中国研究的空缺。本文主要以游记《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为研究对象,借助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两方面入手探究李希霍芬笔下的中国形象。相较于虚构类的文学文本,该游记则更具真实性和综合性,值得深入研究。笔者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两大角度对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挖掘中国人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及中国女性的地位。通过经济生产模式、交通条件、城市面貌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民俗的分析概括出中国形象负面、消极的总体特点。同时,他者形象的构建必定离不开注视者的作用,李希霍芬塑造的中国形象无法脱离德国社会对中国的想象而独立存在。因此,作为对比的自我形象是文本外部研究的重点,基于作者的宗教信仰和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探讨中国形象的成因。通过分析得出《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的中国形象大致呈现出两种类型:异化的中国形象和纪实性的中国形象。李希霍芬考察的结果难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可能会产生误解或新的偏见。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社会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展现了李希霍芬个人的价值观和德国社会对中国的集体想象。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异常的Aβ和Tau蛋白作用下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记忆力减弱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且会伴随轻微焦虑或抑郁样等行为。目前,诱导AD病理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治疗AD相关药物只能达到缓解作用,并不能完全改善记忆力减弱及认知障碍衰退进程。因此,寻求新的治疗干预手段是预防或治疗AD的新策略。有氧运动是一
学位
《品彻·马丁》是威廉·戈尔丁的早期作品之一。该作品通过描绘海军军官马丁濒死前的心理体验,反映了二战时期道德失范、政局动荡的社会现象,极富讽刺意味。该作品的创作与戈尔丁二战时期在皇家海军服役的经历紧密相连,体现了戈尔丁在战后对人性恶的思考,以及对战争中道德、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本文结合历史文化批评以及反讽理论,研究《品彻·马丁》中道德与政治讽喻所映射的历史现实,并在二战史实与反讽艺术的互动中,进一步
学位
19世纪初,英国开启了北极探险的热潮。玛丽·雪莱的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以北极探险家沃尔顿自述的北极探险故事为框架开始创作的。作为小说的框架,沃尔顿的北极叙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论文以玛丽·雪莱的《弗》为文本对象,将其纳入19世纪英国积极探索北极的时代背景下,来探究玛丽·雪莱作品中的北极书写与19世纪大英帝国之间的联系。本文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第一章介绍了19世纪
学位
戏曲学界有关甬剧的研究多集中于甬剧历史、甬剧艺人或某一作品的文学性分析,鲜有涉及戏曲形态、舞台美术的论述,更未有上升至剧种特性的整体、深入探究。本题立足于新世纪后创作的两部里程碑式甬剧现代戏《典妻》《宁波大哥》,通过分析其剧本、音乐、表演、舞美并结合甬剧特性及亲身经历,对甬剧现代戏中所体现的“写实主义”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对甬剧现代戏乃至甬剧的创作、演出提供传承与创新思路。论文第一章阐释
学位
《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是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后期小说,以18世纪90年代的拿破仑战争为背景。这部小说在国内外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少量的研究均关注主人公西尔维亚的爱情悲剧和生活悲剧。本论文将《西尔维亚的两个恋人》置于英国海洋帝国构建这一宏大背景下来检视,分析英国皇家海军、英国强募政策、英国海洋贸易与海洋扩张等社会、历史和政治因素对小说人物的影响,继而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人与国家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
学位
《罗慕拉》是乔治·艾略特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在其创作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有关作者为何转向书写历史、该小说隐藏怎样的历史内涵等问题学界探讨不够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罗慕拉》是艾略特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思考,但19世纪英国历史小说研究却普遍避开对《罗慕拉》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对小说文本蕴含的历史意识、转型意识以及小说呈现的时代转型中的个人心理变化等问题对小说进行分析,旨在考
学位
贝思·亨利(1952-)是当代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女性问题是其作品的重要议题。亨利的剧作多以美国南方为背景,笔锋多集中于女性人物,常以喜剧的手法和荒诞的笔触塑造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怪癖女性人物,充满哥特幽默,甚至掺杂恐怖色彩。女性、哥特、南方成为解读亨利戏剧作品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厘清亨利作品争议的关键所在。女性哥特作为女性主义与哥特式相结合的文学形式,以一种近乎极端和激进的叙事方式,表达了女性
学位
今天中国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与国家形象有关。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德国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决定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命运。德国亦然。本文以当代历史小说《黄尘风起》中的中国形象和德国形象为研究对象。小说又名《义和团起义》,作者德国作家、漫画家格哈德·塞弗里德,出版于2008年,记叙了1900年四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命运,目前已引起部分西方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尝试为小说中的德国形象和中
学位
永恒观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而维多利亚时期科学的发现,以及好友哈勒姆的离世,都让丁尼生对永恒观产生怀疑。丁尼生从小就热爱科学,他希望从科学中寻求关于永恒的答案。丁尼生用十七年时间完成的《悼念集》反映了其对永恒、上帝以及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本文首先结合《悼念集》创作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科学发展冲击下宗教信仰的式微,特别考察了地质学的均变论理论对丁尼生思想的影响。接着,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学位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豪,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夏目漱石作品的翻译经历了多次翻译高潮,译者的数量逾百人,代表作《我是猫》的译文版本多达四十余部。因此很有必要对漱石文学在现代中国的翻译、评论和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本论文以夏目漱石作品的译著出版为脉络,通過対其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来梳理夏目漱石作品在中国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