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据研究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女性的15%—20%,这就显得解决不孕问题尤为重要。目前治疗不孕症的方法中以辅助生殖技术为主,而辅助生殖技术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最为常用,但由于种种影响因素,IVF-ET的成功率却徘徊在30%-60%,仍是生殖领域需要解决的的难题。所以各地的生殖专家们就如何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清性激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面,尽管研究很多,但结果却各有千秋。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中,注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日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以及孕酮/雌二醇(Estradiol,E2)比值与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在IVF-ET过程中如何添加雌孕激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搜集接受IVF-ET治疗的302例患者,共326个周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不孕原因、不孕年限等。在注射HCG日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E2、P水平,取卵日记录患者获卵数,移植日记录移植胚胎数。在月经周期第21天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月经来潮2-7天激素达到降调节水平后,使用基因重组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 FSH)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 Gonadotropin HMG)促排卵,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卵泡发育直径≥18mm(1个)或≥17mm(3个)时,当晚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000-10000IU,并在34-36小时后取卵,取卵后每日肌注黄体酮注射液60mg,第三天移植,于移植后14-21天查血尿HCG,25-30天后盆腔B超确定临床妊娠。分组方法:根据注射HCG日P水平分组,第一组:P≤2.86nmol/L(151个周期),第二组:2.86<P≤9.54nmol/L(97个周期),第三组:P>9.54nmol/L(78个周期);根据注射HCG日P/E2比值分组,第一组:P/E2<1组(233个周期),第二组:P/E2≥1(93个周期)。结果1、按P分组:P>9.54nmol/L组获卵数最多且妊娠率(32.05%)明显低于P≤2.86nmol/L(56.29%)、2.86<P≤9.54nmol/L(59.79%)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按P/E2分组:P/E2<1组妊娠率为50.4%,明显高于P/E2≥1组的3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注射HCG日,血清P水平、P/E2比值能较好的预测临床妊娠率,并指导临床医师在控制性促排卵方案中如何添加外源性雌孕激素。2.注射HCG日,血清2.86<P≤9.54nmol/L时,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3.注射HCG日,血清P/E2<1时,临床妊娠率较高。4.注射HCG日,P值越高获卵数较多,但当P>9.54nmol/L时,临床妊娠率却最低,即高水平的孕酮不利于胚胎着床,因此可考虑取消新鲜胚胎移植,或者选择移植非优质胚胎,择期行冷冻胚胎移植。取卵后,在补充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的同时给予补充不同剂量雌激素来使得二者比例协调,提高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