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期河内国农民的“家”意识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世的日本社会实行身份制度。这一制度将“士农工商”以“家”为单位固定下来。自此,农工商阶层也和武士阶层一样,拥有了可以继承的“家”,逐渐形成了对于“家”的意识。到了近世中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社会秩序和民众心理层面,身分制度也越来越稳固。近世中期,大坂及其周边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元禄文化也由此诞生。这一时期,京都、大坂的出版业相当发达,京都、大坂及其周边的农村地区都出现了庶民出身的读者,他们通过读书提升了文化素养。而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河内屋可正旧记》的作者河内屋可正是生活在近世中期的农民读者。可正丰富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其自发地形成“家”意识。本论文以近世中期河内国农民的记录《河内屋可正旧记》为中心,探究这一时期这一地区农民的“家”意识。对于“家”的研究一直在日本近世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由于史料的限制这一研究被局限在了武士和豪商阶层。而对于农民阶层的“家”的研究并不多见。近世中期河内国大塚村的农民读者,河内屋可正留下的教训书《河内屋可正旧记》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农民的“家”的事例。本论文以《河内屋可正旧记》为基础,通过史料分析和民众思想史梳理的方法,探讨这一时期的农民对于“家”的意识。河内屋可正从自身的读书经验出发,从儒佛思想和日本的军书中寻求使“家”存续这一意识的思想依据。并且,为了易于村民接受,可正对儒佛思想和日本军书中的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解改造。从可正的理解改造中可以看到,近世中期的庶民阶层已经自发地形成了关于“家”存续的通俗道德。可正将这一通俗道德总结为勤奋、节俭、仁义、正直、孝顺。具体来说,可正从儒家思想中吸收了仁义、正直、孝顺的思想。并且从佛教思想中吸收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因果思想。可正将勤奋、节俭、正直、孝顺宣扬为善事,与此相对,将懒惰、奢侈、贪婪、不孝视为恶事。此外,可正还吸收了日本军书中的“治世”“乱世”“文武之道”等思想。可正将勤奋比作武将在乱世中施行武之道,将节俭、仁义、正直、孝顺比作在治世中施行文之道。要想使“家”存续,需要施展文武两道,贯彻好勤奋、节俭、仁义、正直、孝顺这些通俗道德。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河内屋可正旧记》及其作者河内屋可正。分析可正的农民身份,营生,读书经历,解读可正的自我认识,身份观念和对“家”的观念。最后,总结《河内屋可正旧记》对民众思想史研究的价值。第二章着眼于大坂及其周边地区河内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河内国的重要商品作物——棉花为例,考察棉花的栽培与河内国大塚村的“家”的兴衰之间的联系。《河内屋可正旧记》的另一写作目的是为了记录大塚村的历史。在阐明大塚村从寺内町到在乡町的发展历程,以及大塚村与周边各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上,分析对于“家”的存续意识在河内国农民之间的传播。最后分析可正将“家”破产的经济原因处理为道德原因的理由。第三章首先梳理“家”意识的历史性发展过程,阐明农民“家”意识诞生的重要意义。之后通过对史料的具体分析,考察近世中期河内国农民的“家”意识。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农民的“家”意识是以“家产”“家业”的维持和扩大为中心的“家”存续意识。通过《河内屋可正旧记》可以看到,农民将“家”理解为一个经营体。本论文从“家”的分工、继承、劳动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河内屋可正旧记》中大量出现的“家”破产的情况为例,通过分析可正对此的看法,阐明以可正为代表的,近世中期河内国农民的普遍的“家”意识。本论文的结论如下。《河内屋可正旧记》这一民众史料,证明了身份制度在近世中期的河内国民众中稳固下来的情形。农民在认同自我身份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家”存续的意识。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对“家”破产的不安和对“家,”繁荣的期待这一复杂心理,使农民对于“家”的存续更为重视。从《河内屋可正旧记》中可以看出可正对“家”存续的强烈愿望,而河内国农民的“家”不断破产的现实困境迫使可正从思想道德层面,寻求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正从儒佛思想和日本的军书中寻求使“家”存续这一意识的思想依据,将其总结为勤奋、节俭、仁义、正直、孝顺,并作为通俗道德传播给村民。然而,这样的做法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农民被束缚在“家”的共同体上,从而失去了自我意识。
其他文献
新时代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题发表了系列讲话,并指出要将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要助推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伟大梦想
自1932年泰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由于缺乏坚实的现代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作为支撑,泰国政治没有朝着完善的民主方向前进,而是一再陷入军人干政之中。本文以泰国军人干政中国王政治角色的变化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1932年以来国王在军人干政中政治角色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归纳得出泰国国王在军人干政中的政治角色大致经历了由弱到强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2—1958年,由于缺乏对专制政体建构下所遗留的制度缺陷及
上世纪末至今,太赫兹科学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太赫兹波段相关技术的发展填补了微波波段和红外波段之间的空白。人工电磁超材料吸收器具有完美吸收、超薄厚度、吸收频率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智能设备、精确信号测量等方面的飞速发展,高精度的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数字陀螺仪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检测设备中,电子设备
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类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提取出周围场景的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完成对场景的快速识别和视觉搜索,表现出机器视觉所不能比拟的解释力和灵活性。从场景中的基本特征,到高级的语义信息之间的“语义鸿沟”,是机器视觉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如何跨越这条鸿沟需要借鉴对人类视觉机制的研究。这类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何种表征支持了从特征到语义的多层次信息加工,架起了跨越语义鸿沟的桥梁。笔者所在团队的
学位
交往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活动。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其中交往异化理论是其早期交往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交往异化理论首次从社会关系出发来理解人,突
周边抑制现象是广泛存在于视觉系统各水平的信息整合机制,主要表现为与目标相似的外周背景光栅对中央目标光栅对比度的抑制作用,周边抑制对边缘检测、曲线知觉、图形背景分离等视知觉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注意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高级信息选择机制,同样对目标信息的整合和加工有着重要影响。那么高级的注意机制是否对感知觉层面的周边抑制现象有影响呢?若有,该过程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呢?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心理物理学行为
学位
随着单细胞多组学平行测序技术的发展,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多组学信息可以被同时测量到,结合这些信息能更仔细地观察细胞可变性和异质性。分析同一细胞中DNA和RNA测序数据能够观
《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是但昭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理价值而创编的一套比较易学的、趣味性的钢琴教材。该教程遵循把美育教育放在首位的宗旨,以趣味性、民族性、开放性
高等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教师在高校教育事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等体育院系教师队伍建设,保障高等体育院系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