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时机及手术后的疗效,总结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2006年间收治的41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15例,年龄9~67岁,平均48.3岁。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以上眼睑下垂起病;40例有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次出血36例,二次出血4例。入院时按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Ⅳ级3例。入院前均常规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提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前纵裂合并额叶脑内血肿31例,8例破入脑室;颞叶出血10例,2例破入脑室。29例行DSA检查,8例行CTA检查,4例行MRA检查,均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3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1例。1例未破裂动脉瘤行择期手术,第一次出血12小时内手术5例,24小时内手术14例,48小时内手术9例,72小时内手术8例;第二次出血12小时内手术3例,24小时内手术1例。手术采用改良的Yasargil入路或颞下、枕下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精细地解剖动脉瘤颈,夹闭动脉瘤。结果41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致偏瘫、失语,1例有精神症状。5例有动眼神经麻痹,随访6个月后4例症状消失。1例大脑中动脉瘤术后14天再次破裂出血,再次手术夹闭。随访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头颅CT扫描是诊断自发性SAH首选的检查方法,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早期手术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而且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和血性脑脊液,减轻或消除脑血管痉挛。晚期手术可能使部分患者因再出血而死亡,失去治疗机会。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手术者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成功率。Hunt分级Ⅲ级及Ⅲ级以内者手术后效果较为显著,Ⅳ级及以上者术后致残率明显增高。术后积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能减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城市湖泊滨湖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城市湖泊的开放性和可进入性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结合相关湖泊保护控制指标和实地调研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这种体制的改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村民对村落的文化生活需求随之提高,民间各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衰落严重影响了传输的质量,并极大限制了系统的容量。多天线分集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对抗衰落的方法,然而由于体积、功耗以及硬件复杂性等
将纳兰性德诗词意象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人类自身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和人的虚构物意象五个部分,本文专论其自然意象。
目的观察和对比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为脑血管疾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CT和MRI检查,分析并对比CT与MR
荷载规范风振系数计算式以背景分量因子和共振分量因子为主要参数,其中背景分量因子采用规范振型进行简化计算。本文比较了规范简化表达式和具体表达式的计算结果,对比了采用不
为了研究被动悬架车载主动减振平台的低成本控制策略及其减振效果,针对一种新型长宽比较大的多层减振平台,建立了车辆被动悬架与主动减振平台的一体化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一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灌注压,改善脑血流,仍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的关键。临床上应
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改进后的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等情况,评价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Sprague-Da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