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伞形”结构的短氟碳链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及疏水疏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长氟碳链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容易氧化降解生成对应的全氟羧酸和全氟磺酰化物(如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等环境污染物。随着人们对这类问题的关注,长氟碳链聚合物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并逐渐被禁用。利用短氟碳链聚合物来替代长氟碳链聚合物虽然解决了环保问题,但要通过增加用量来达到长氟碳链聚合物的拒水拒油性能,毫无疑问,这就增加了成本。因此,通过含氟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制备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具有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的环保型含氟聚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伞形”结构的环保型含氟聚合物,其中由于多个氟碳链的存在,形成“伞形”结构,空间位阻增加,使氟链能稳定覆盖于表面,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同时,多个氟链的存在,可有效提高表面的含氟量,从而提高整个聚合物的拒水拒油性能。  首先以乙烯基三氯硅烷与全氟己基乙基醇反应,合成了具有“伞形”结构的含氟单体。利用合成的单体与其他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共聚,对“伞形”结构单体用量、温度、引发剂、乳化剂等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和乳液稳定逐渐降低,在含氟单体用量为20wt%,聚合温度为75℃,引发剂用量为0.6 wt%,乳化剂用量为6wt%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单体转化率和较低的凝胶率,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于“伞形”结构的引入,乳化剂的用量要比传统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高。  将“伞形”结构的环保型短链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与传统的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进行对比,研究了“伞形”结构的引入对乳胶膜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氟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含氟单体用量从20 wt%增加到60wt%的过程中,“伞形”结构含氟单体制备的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始终比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制备的乳胶膜高;对含氟单体用量为40 wt%的乳胶膜分析发现,乳胶膜表面的氟含量高5.1%,同时其吸水率要低11.1%,说明“伞形”结构的引入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含氟基团在乳胶膜表面的聚集,提高乳胶膜的拒水性能。  另一方面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对含氟聚合物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了NMA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乳液稳定性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NMA对“伞形”结构含氟单体乳液聚合的影响规律与传统含氟丙烯酸酯相同。
其他文献
该文对一些膦巯(硫)混配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反应规律和电化学进行了研究.合成了[Zn(atu)](NO)914),[Zn(II)(teta)SH]ClO.HO(15),[Cd(atu)Cl].2HO(16)和[Cd(PPh)C
抗氧剂1010是一种高人子量受阻酚类抗氧剂,用于多种合成树脂具有高效、低毒,无臭等多方面的优异性能,与多种辅助抗氧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配用时,呈现明显的增效效应,是目
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基于族性结构连接的可变性,设计了基于族性结构的新型邻接矩阵-不对称邻接矩阵,应用该邻接矩阵很方便地表达族性结构中各结点之间的可变连
回顾我国家具的发展史,在我国不同的时期每个的家具都有着不同的风格,而且在每个时期随着自己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家具雕刻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经
锗具有较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中重要的硅替代物。对于锗团簇的研究将为构建锗基材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与碳原子可以sp2杂化方式成键不同,锗原子之间
气凝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密度低,导热系数低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超级绝缘体,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吸附剂,药物输送系统,电极材料以及分离材料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
聚(L-乳酸-co-羟基乙酸)(PLLG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调节的生物降解性,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然而,PLLGA本身的一些性质,如较弱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限制了其在生物医
锝-99m具有优良的核性质,是核医学的首选核素,因此Tc标记的脑受体显像剂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Tc标记的多巴胺D受体显像剂.它的发展将为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
对于《前线》恢复刊名五周年,特别是这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具有高级理论形态的科学论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
手性二芳基甲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手性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因此,寻找其高效简捷的合成方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虽已发展了多种合成方法,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