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控和全控器件串联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凭借技术与经济优势,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场合具有大量的工程应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LCC-HVDC在电网建设中的参与度将进一步扩大,推动新基建发展。然而,LCC-HVDC采用晶闸管器件,其半控特性决定了换相过程依赖交流系统进行。因此,交流系统扰动可能引起系统换相失败,导致直流侧短路,造成电压波动和功率缺额,影响系统稳定性。现有的换相失败抵御措施主要分为协调直流功率、优化控制保护、增加补偿设备和构造新型拓扑四个大类,其中,构造新型拓扑从器件角度出发,尝试从根本上解决换相失败问题,具有普适性。基于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的新型拓扑方案提高了换相过程的灵活可控性,为换流器拓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论文围绕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探究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基本机制。本文分别从换相失败现象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详细分析了导致换相失败的外部系统影响因素和内部器件本质原因。针对换相失败发生的关键因素和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的不足,本文详细设计了混合串联换流阀的基本结构。传统的晶闸管换流阀在关断过程中完全依赖交流电网提供的反向电压,换相过程不可控,可靠性差。所设计的混合串联换流阀的关断过程有全控器件参与作用,不完全依赖交流反向电压,具备自主关断能力,故障情况下换相过程可控,可靠性强。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了由混合换流阀的关断角测量设计方法,为系统层面的仿真测试提供技术基础。(2)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耦合关断特性分析。目前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相关研究忽略了器件开关特性,导致关断模型不清晰,无法判断晶闸管阻断能力是否恢复,这对分析拓扑作用机理、准确判断换相结果不利。本文基于晶闸管器件的电流分段特性和电荷连续性建立了晶闸管关断模型,结合电荷连续性方程,推导了晶闸管关断过程的不平衡电荷的复合表达式,揭示了交流电压影响换流阀晶闸管可靠关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混合串联换流阀关断电流的流通路径,结合典型IGBT关断特性模型和晶闸管关断特性模型,建立了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耦合关断特性模型。所建立模型可以准确判断晶闸管阻断能力恢复程度,确定换相结果。(3)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主动协调策略研究。混合串联换流阀对换相结果的影响作用取决于合理的关断时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串联换流阀的主动关断时序控制策略。所提策略考虑半控器件的阻断特性,结合不同仿真平台的优势,实现了故障情况下,全控器件参与换相过程灵活可控,半控器件关断过程安全可靠的效果。进一步地,本文针对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提出了一种组合协调控制策略。所提策略结合原拓扑中可控电压子模块的特点,实现了兼具辅助换相和可靠关断两种主动控制效果,改变了电网换相换流器被动换相的现状,系统换相失败抵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4)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阻容缓冲设计。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中,器件动作速度和动作时机具有差异性,因而承压不一致。分析器件电气应力,解决关断过程中的过电压问题,是实现工程应用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混合串联换流阀的动态均压阻容参数的设计与计算原则。所提原则可以实现全控器件的阻尼电容和阻尼电阻参数的优化计算,全控器件关断过电压降低至3.34kV,满足器件阻断特性要求。进一步地,本文针对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提出了一种阻容配合方案。所提方案合理设计了可控电容和阻尼电阻,实现了兼具换相电压补偿和直流电流抑制效果,降低了电容器被旁路的风险,延长辅助换相电压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5)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的多馈入系统分析。我国电网已呈现大容量直流多馈入落点密集的格局,该特点使得换相失败尤其是多条直流的级联换相失败问题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以双馈入系统为例,采用混合串联换流阀和增强型电网换相换流器分别对受端系统逆变器进行改造,验证了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对级联换相失败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从设备损耗方面进行了计算分析,论证了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串联拓扑应用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工程潜力。
其他文献
燃煤电厂烟气中低分压CO2的高效低能耗捕集,对推动中国CCUS技术进步、如期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机胺吸收工艺是最为成熟、最适合烟气中CO2捕集的方法之一,但已商业运行的乙醇胺(MEA)等水基吸收工艺,在国内燃煤电厂低分压CO2捕集示范运行的效果并未令人满意,溶剂水在富液再生和贫液冷却过程损耗的大量无用功,导致总体能耗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与水基吸收工艺相比
能源电力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需推动清洁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因其可再生、清洁、成本低和环境效益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重要的发电形式,其控制系统设计在风电场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中具有关键作用。风力发电系统是复杂的多变量、多约束、多目标非线性系统,因为风场风速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易造成设备的疲劳负荷加大,继而对风电机组的经济安全控制提出了巨大
铁硅基软磁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低的高频磁损耗和良好的直流偏置能力等优势,用其制作的功率电感磁芯,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储能电站、光伏逆变器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为满足电力电子装备的高频化、高效化和节能化,针对无机绝缘包覆铁硅基软磁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和高频磁损耗难以兼顾的难题,本论文通过逐步兼容调控铁硅基软磁复合材料中包覆层的均匀性、本征绝缘性和磁稀释性,利用高温原位反应实现多种低电阻金属氧
传统气体绝缘输变电装备大规模使用的SF6气体具有强温室效应,研究SF6替代气体需求迫切。环保型绝缘气体C3F7CN因其优异的性能已开始在交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中尝试工程应用。而对于直流GIL,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会使得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显著下降,是其研发的瓶颈。环保型绝缘气体C3F7CN应用于直流GIL后,气固界面电荷特性和形成机制不明。为此,本文研究了C3F7CN气体中的绝缘子表面电
在反应堆安全分析中,需要使用系统分析程序来预测事故工况下反应堆系统的堆芯功率、燃料元件温度、冷却剂温度与压力等关键参数随时间的瞬态变化。早期的系统分析程序所使用的点堆动力学模型无法对堆芯功率(中子通量密度)的三维空间分布进行准确描述,对于大型商用堆来说,在模拟弹棒事故、组件堵流等局部扰动较大的工况时,点堆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往往会与真实情况偏差较大。因此,需要以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模型替代点堆动力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地铁地下结构横截面简化抗震设计方法和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参照强制边界位移法加载模型,自行研制了新型岩土工程静力推覆加载装置,基于该加载装置开展了土-地下结构体系水平单向推覆试验,并给出了静力计算时土体侧边位移施加形式的建议,结合地下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对本文建议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大开车站的地震坍塌现象进行了模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能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能源消费量的攀升和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另外,能源生产过程和水资源紧密相关,水资源短缺将限制能源供应,从而增加能源短缺风险。能源系统是一个涉及多要素、多过程、多环节与多用户的复杂巨系统,具有多重不确定性特征。因此,亟需开发强健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构建能源系统规划模型,解析能源、经济、环境和水资源之间的互动效应,制定科学有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各类电力电子装备的核心器件,实现了电气化系统的高效率运转。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力电子行业对功率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功率循环测试可以通过模拟器件实际应用的结温波动过程,通过一定程度的加速老化以提前暴露器件封装的薄弱点,被认为是考核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可靠性最重要的测试。在功率循环试验中,结温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变量,结温的准确测量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具
转化与利用效率低,以及辐照时域波动导致的难于消纳,是太阳能规模化高效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搭配储热系统的聚光型太阳能电站则被认为是解决太阳能难以被电网消纳及波动性的技术路线。采用固体颗粒作为吸/储热一体介质相比于传统介质具有操作温度广泛、性质稳定且可搭配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从而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太阳能大规模高效化利用的潜在技术路径。粒子吸热器作为光热电站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不断涌现的沉浸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全景直播、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新型应用,以及与日俱增的智能设备数量和数据流量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预编码是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对发射信号进行预处理,达到增强接收端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