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世界史走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中国戏曲开始被另外一种文明“发现”,并被用“他者”视角进行端详和审视。现代学者逐渐认识到深入了解和观察西方“他者”对戏曲定位的必要性,并经由对其演进史的追溯以把握这种定位的变化和修正,以期得出客观比较与界定的结果,最终实现戏曲的自我体认。本课题以传教士进入中国到1840年西方的戏曲叙说、翻译、改编与研究为对象,试图勾勒出这一过程从最初的遇见,到中间的静心分辨、体会、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界史走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中国戏曲开始被另外一种文明“发现”,并被用“他者”视角进行端详和审视。现代学者逐渐认识到深入了解和观察西方“他者”对戏曲定位的必要性,并经由对其演进史的追溯以把握这种定位的变化和修正,以期得出客观比较与界定的结果,最终实现戏曲的自我体认。本课题以传教士进入中国到1840年西方的戏曲叙说、翻译、改编与研究为对象,试图勾勒出这一过程从最初的遇见,到中间的静心分辨、体会、比较以及不可避免地产生曲解与冲突,到试图跨越文化障碍以实现文化融合的历史脉络,并探讨其间的具体存在状态与情景,作出理性分析与评判,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历史成像。本文首先探析欧洲戏曲接受的起因,从早期传教士入华观看戏曲演出的记录入手,考查其对戏曲的文化态度和艺术接受视角,以总结归纳出马若瑟翻译《赵氏孤儿》这一中西戏曲交流重大起点的前因和潜流。其次分析18世纪欧洲“中国热”尤其是“中国剧”的演出,看欧洲对异质文化的接受立场及其误接,以探查其戏曲接受的文化基础,随后观察一个典型戏曲实例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翻译与改编所带来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汇。其三正面探讨在其诱发下展开的西方戏曲翻译与研究,深入辨析欧洲戏曲翻译研究的三位重要学者戴维斯、儒莲和巴赞的成就与不足,对其成果作出整体判断和评价,从中抽绎出西方品评戏曲的观念形态,从而确立“他者”的参照体系,为我们了解戏曲在世界上曾经发生的正反面影响提供认识框架。传教士入中国把欧洲人的中国想象从遥远神秘带向了切近质感,耶稣会士的“合儒”传教政策使之得以接近士大夫的戏曲生活,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中国戏曲有着与西方戏剧的形态差异和独特演出方法,对之作出品评把握,并将信息通过众多报告书、信札、笔记源源不断地发往欧洲。对遥远东方的古老帝国也有着戏剧演出的发现引起西方世界的一片惊悸,其结果是促成了马若瑟将《赵氏孤儿》翻译到西方。《赵氏孤儿》剧本的出版造成欧洲的文化轰动,它向西方宣告中国拥有自己的古老戏剧样式、有着与西方类似的人类思维与艺术情感、有着完善的戏剧道德评价标准、有着与西方不同的戏剧原则,这是这个民族能够与西方文明相媲美的有力证明。随之而来的是法国文豪伏尔泰和其他剧作家对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剧本改编和上演,将十七八世纪欧洲的中国文化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中国剧”热也越加蓬勃地蒸腾,最终促成了西方戏曲研究的兴起。从马若瑟的翻译与研究开始,西方学界就产生了跨越语言与文化鸿沟尽力接近戏曲文本及其内涵的渴望和冲动。19世纪初发端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和法国巴黎高校的西方汉学开张伊始,戏曲翻译与研究就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英国的戏曲研究先行一步,长期在广州工作的戴维斯在马若瑟之后,打破欧洲长达八十余年的沉寂,翻译了元杂剧《老生儿》《汉宫秋》,在欧洲产生了极大影响。法国汉学家迅速赶来,儒莲和巴赞更将《元曲选》翻译、节译或提取剧情梗概完毕,全部介绍给欧洲,并翻译了全本《西厢记》和《琵琶记》。他们同时对戏曲进行了日益深入的钻研和了解,加之对剧本翻译策略的摸索与翻译标准的不断提升,推动了西方戏曲认识的全面深化。戏曲的他者映像是西方人发现中国的一部分,戏曲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事实上是西方的一种自我投影,是西方以自身文明为最高标尺作量具的一种衡量与比对,是以现时西方戏剧舞台为准则对于中国戏曲的量度。就其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来说,与其说是为了再现中国,不如说是为了表述西方与构建自身,是为了用戏曲来为西方戏剧提供自我参照。而对于中国戏曲来说,西方人的言说是一种他者审视,提供了一种自身文明之外的他者视角和文化立场,这种视角和立场使戏曲发现了以往自我忽略的特征和性格。西方人的审美差异性也同时为戏曲提供了审视自身审美范畴、反观戏曲文化内核、反思自我价值取向的新的基点。由此带来的戏曲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使其坚持本体立场与矫正衍生部分成为可能,也使其对他者的文化利用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中国外文局成立于1949年,是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国际传播机构,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外文翻译、出版和发行机构。本研究从机构翻译的视角出发,借助冈萨雷斯·努涅斯的翻译政策模型和斯科特的机构概念,通过文献研究、书目统计分析、文本分析、副文本分析,考察了外文局在1949年至2000年间的图书翻译政策及其历时变化,从而探究国家政府机构的翻译活动以及机构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借助冈萨雷斯·努涅斯的翻译政
1892、1893年,晚清驻华英使亨利·本科拉夫特·乔利(Henry Bencraft Joly)英译的两卷本前56回《红楼梦》依次出版。这是《红楼梦》英译史上第一个单行译本,内容体量丰富,实现了从零星译介到专书翻译的跨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意义。然而,当前学界对乔利英译《红楼梦》的研究尚不深入,不仅对译文存在若干偏见,甚至对译者乔利其人、译本成书及传播的历史仍有颇多亟待澄清之处。基于此,本文
1752年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确认了雷与电关系,1770年伽伐尼通过青蛙痉挛性收缩实验确认了生物电,1800年伏打发现了“伏打堆”,即人类第一块电池,由此“电”作为一种新兴事物逐渐进入人们视线。西方“电气科学技术”的导入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导入,同时冲击着中日传统文化思想,电学科学实验进一步打破了对电认知的禁锢。从思想史、科技史以及语言发展史来看,于中国而言在华传教士,于日本而言,兰学家均起到了承上启
<正>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使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一套完整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体系,而金融改革又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可以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提供深层次的支持和服务。在此,我想谈几点建议:第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中国期货市
黎巴嫩旅美文学家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是对阿拉伯文学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旅美派作家的“旗手、灵魂和领袖。”1他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在阿拉伯本土和西方均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起,陆续译介到中国,如今已有三个版本的全集问世,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阿拉伯文学家之一。通过研究纪伯伦的文学创作生涯,可发现其中蕴涵的思想在每个阶段各有不同,体现了作家思想逐渐成熟的过
研究表明,“对话口译员的交际互动能力”(后文简称“交互能力”)在交际意义共建、权力关系协调和谈话参与者身份构建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目前,由于对译员交互能力缺乏明确定义,我国尚未开发出针对该能力的评分量表,难以满足丰富的口译教学活动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对“对话口译员交互能力”提出明确定义,并开发一套用于对话口译交互能力课堂训练和期末测试的评分量表。基于上述目的,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研究问题一:
为揭示挂面干燥过程水分状态、含量动态迁移规律,阐明干燥条件对水分动态迁移过程的影响,探讨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动态迁移规律及其与产品质量关系。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原料,设计干燥温度(30℃、40℃)、相对湿度(65%、75%、85%)两因素不等水平全排列组合实验;利用"食品水分分析技术平台"实时监测干燥过程水分状态动态变化,并测定干挂面收缩率及抗弯曲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干燥组合条件下,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可
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美学表达自20世纪初就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媒介,时刻保持着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中,京剧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活动几乎未曾中断,在各个阶段都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与推动我国外交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京剧作为新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抓手,自1951年起积极主
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分析过程中,并未对安全态势进行模糊推理,导致感知结果的平均逼近误差较高。因此,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自动感知方法。依据层次化结构,设计工业互联网检测模式,明确安全态势评估要素。按照滑动时间窗口方式,结合历史数据,建立模糊知识库。基于模糊推理原理,设计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结合网络安全态势评估要素,根据风险态势指数,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自动感知。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