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暗示对词汇记忆与自我参照记忆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领域,记忆是学习中的重要问题,但以往关于催眠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对催眠阶段使用上的不一致,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此外,以往研究发现,学习材料与自我关联后会产生更好的记忆效果,即产生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是基于以往关于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心理特征发现,被催眠的人逐渐进入催眠状态,注意力全都在催眠师的指令上,以至于专注于一个狭窄的意识领域,失去了现实的自我意识,导致自我意识的下降。那么,催眠状态下的自我参照效应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当前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催眠的两个不同阶段即催眠诱导与催眠暗示对词汇记忆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催眠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一采用2(意识状态:催眠、清醒)×2(暗示:有、无)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词汇再认的正确率。研究结果表明,催眠暗示组(催眠诱导有暗示)与催眠诱导组(催眠诱导无暗示)、清醒暗示组(无催眠诱导有暗示)以及清醒无暗示组(无催眠诱导无暗示)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催眠暗示组的词汇再认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催眠诱导组、清醒暗示组以及清醒无暗示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只有催眠暗示可以促进词汇的学习。研究二采用2(意识状态:催眠、清醒)×2(编码条件:自我、他人)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意识状态是组间变量,编码条件是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词汇再认的正确率,包括两个指标,即项目再认率和源再认率。研究结果表明,催眠组自我参照效应消失,清醒组自我参照效应依旧稳健。在自我编码条件下,催眠组和清醒组对词汇的再认率无显著差异;在一般他人编码条件下,催眠组和清醒组对词汇的再认率差异显著,催眠组的词汇再认率显著高于清醒组。这一结果说明,相比较清醒状态,催眠状态下并未进一步促进自我编码条件下词汇的记忆,但是可以显著促进一般他人编码条件下词汇的记忆。综上两个研究结果表明,催眠暗示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但未能促进自我相关词汇的记忆。当前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催眠以及自我参照在促进学习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催眠以及自我参照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在自我知觉系统中,自我面孔识别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当做个体具有自我意识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发现相对于他人面孔,人们总能快速无误地识别出自我面孔,这一现象被称作自我面孔优势效应。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该效应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与自我意识紧密相关的内在心理成分是否会影响自我面孔识别?对于此疑问鲜有研究涉及。因此,本研究将引入自我评价这一新的内在心理成分,以此探究与自我面孔识别的关系,即探讨自我
毒品成瘾及其复吸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尽管存在严重的负面后果,包括社会关系中断、失业、躯体和精神疾病,但成瘾者的生活往往围绕着选择的毒品和与之相关的活动。社会认知对成瘾者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它们影响药物使用的开始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发展,以及治疗成功。社会认知障碍会增加社会孤立、攻击性和抑郁的风险,这可能助长吸毒的恶性循环。此外,社会认知受损可能会导致成瘾者社会关系的衰退,并对戒断成功产生负面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水的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加之近年来对“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及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解决学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学前教育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因此,近年来国家也十分关注,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来完善学前教育供给,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市场
吸烟警示图片是禁烟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但吸烟警示图片能否影响吸烟者戒烟却存在争议。有证据表明,吸烟警示图片对吸烟者是一种个人相关性高的威胁刺激,会降低吸烟者戒烟意图阻碍其戒烟。面对威胁刺激个体的注意偏向会表现出注意警觉,注意警觉会阻碍个体接受威胁刺激。吸烟者对警示图片是否会产生注意警觉需要进一步验证。降低吸烟者对警示图片的注意警觉提高其戒烟意图有利于其尽早戒烟。有研究发现自我肯定的操纵对于吸
随着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接触日益频繁,文化混搭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尽管文化混搭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会引起文化间的冲突。因此,个体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个体对本文化的认同度越高、心理定势越强、存在性动机越强、认知性动机越弱,越容易排斥文化混搭。事实上,依恋理论对理解个体行为也很重要。依恋理论是理解个体差异方面最有用和最具生成性的框架之一
面孔是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情绪线索,已有大量的研究考察了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眼动行为特点,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在加工情绪面孔时存在异常。这种异常的情绪加工特点,可能是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社交焦虑加工机制的探查,几乎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记可以有效地对社交焦虑进行分类和识别。支持向量机(SVM)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种分类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分类识别模式
大脑作为重要的预测器官,可与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引导适应性行为,促进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行为表现。经典夹带(entrainment)模型认为个体可以自下而上的利用刺激流的周期性,使内部神经活动与外部刺激序列产生同步化(锁相),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促进行为表现。虽然该模型能很好解释周期刺激流中知觉反应以及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解释非周期刺激流后出现的行为促进和神经同步化现象;并且周期刺激流包含着低
认知控制是个体在面对任务时灵活的调整想法和行为,并处理与之相容信息与冲突信息的能力,它能够保证我们的行为按照预期的目的顺利进行。而冲突信息不仅包含纯粹的认知层面上的冲突,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层面的冲突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虽有所变化,不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观念仍然存在。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一致性效应,但在不同冲突水平的任务背景下,不同条件诱发的认知控制
工作记忆刷新能力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龄与流体智力之间重要的调节变量。已有研究发现,通过认知训练个体的工作记忆刷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研究者们还发现认知训练可以改变刷新能力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增强纹状体多巴胺的活动水平。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认知训练对工作记忆刷新能力产生影响的机制。已有研究表明,眼动控制可以解析工作记忆刷新能力,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与工作记忆刷
人类观察者可以在一瞬间获得场景梗概,即有意义的信息。以往研究发现了一些影响场景梗概的因素,如空间频率、语义信息和结构预期等。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者进一步考察语义关系和结构预期如何影响场景梗概的不同范畴。本研究在综述语义关系、结构预期和场景梗概的界定、理论、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图片和文本启动刺激条件下语义关系对场景梗概范畴的启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考察了结构预期在场景梗概和语义关系之间的调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