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爱情的再世咏唱——奎尔特《三首莎士比亚诗歌》演唱探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tianquan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和诗歌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并将主题大多定位于爱情和友谊。罗杰·奎尔特(RogerQuilter,1877-1953)是二十世纪初英国重要的作曲家,艺术歌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创作历程,而其艺术歌曲的主题也多是对爱情的咏唱。其旋律优美、流畅、浪漫,扎根于民间音乐,民族风味浓郁,无论是歌曲的形式、内容还是创作手法都不落窠臼。本文以罗杰·奎尔特的《三首莎士比亚诗歌》(Three Shakespeare Songs,Op.6)为切入点,对作品产生的历程进行追踪,尝试从几个层面,对作品的文学内涵、音乐创作手法与风格、演唱演绎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力求使自己对这三首歌曲的演唱,能够完整、准确地诠释作者的本意,从而给英文艺术歌曲的演唱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并以此来结构全文。   本论文第一部分论述奎尔特的《三首莎士比亚诗歌》的文学背景、内涵和创作历程。第二部分是这三首歌曲的音乐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三首莎士比亚诗歌》的演唱演绎,这是本论文最核心的部分。着重涉及:对三首歌曲整体风格的把握;作品内在情感的细腻呈现;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准确把握;咬字吐字、音色、呼吸、共鸣等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旋律与伴奏的配合问题等等。  
其他文献
含磷化合物是最容易成炭的材料之一.通过酸浸渍处理工艺,采用含纳米SiO2颗粒的磷化合物处理织物,可提高硅纳米复合织物的阻燃性能.由ASTM 1230-94的45°火焰测试可知,制备的
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非常发达,非公企业已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GDP、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但企业安全卫生形势依然严峻.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已成为
期刊
动态文字是在电视、电影、电子游戏、手机以及网络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以文字为基础,拥有丰富含义以及强烈吸引力的视觉表达方式。网络动态文字是继印刷文字之后的又一个巨大技
在写字人脑子里不是写帖的就是写碑的。就像不是男的就是女的道理是一样的。碑帖合一就是不男不女有点中性的味道。那么在中国为什么带有女性意味的帖学的地位比较高?因为主
期刊
本论文以娱乐类电视谈话节目(以下简称“娱谈”)为研究对象,以“情境”的视角切入娱谈研究并作为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石。之所以如此重视“情境”,因为“情境”既是娱谈的外围建
期刊
互联网络正在覆盖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生活在网络的世界里,几乎所有触及了网络的人都发现他们所触及的不是技术,而是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生活方式。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
李斯特作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曾在欧洲各地举办过钢琴独奏音乐会。在独奏音乐会上,即兴改编和演奏听众所提供的音乐动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了追求轰动的效果和更为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