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工艺(PO/SM)是石化生产环氧丙烷和苯乙烯单体的重要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主要含有苯乙酮(AP)和1-苯乙醇(PE)的副产物。AP和PE分别作为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制药工业等行业中。因此,从PO/SM的副产物中回收纯的AP和PE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富含芳香基纤维素聚合物吸附分离二者。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含有苯环与不含有苯环的两种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与纤维素交联制备了4种纤维素-聚氨酯聚合物ACUP、ACUP1/2、ACUP1/3和NACUP。首先,在双组份竞争吸附实验中,考察了不同苯基含量在纤维素-聚氨酯对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效果最佳的ACUP为吸附剂,并通过FTIR、XPS、XRD等表征手段对ACUP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单组份溶液浓度下的动力学吸附实验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实验都适合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且AP和PE在ACUP上的吸收均为自发的放热物理吸附过程;在双组份竞争吸附过程中,ACUP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固定床连续吸附-脱附及重复使用实验也同样表明ACUP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能。最后,通过计算以及表征的手段分析发现AP和PE在ACUP上的吸附主要依靠的驱动力为弱相互作用(π-π和氢键等)。(2)采用TEMPO氧化方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再将其接枝共聚苯乙烯(St)制备CNF-St,然后,以CNF-St为芳香基体进行超交联制备多孔树脂聚合物(CNF-St-HCP)。通过FTIR、FE-S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其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对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实验和双组份竞争实验来确定最佳的吸附剂。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NF-St-HCP的形貌具有多孔性,且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在对纤维素基聚合物在双组份竞争吸附实验的研究中发现,除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氢键等)之外,吸附剂自身的孔结构对吸附性能也有很大的贡献。在单组份动力学吸附实验中,CNF-St-HCP对AP和PE的吸附分别在7和10 min时达到平衡,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单组份等温吸附实验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在15℃时对AP和PE的吸附量分别为4.04和2.10 mmol·g-1;CNF-St-HCP在双组份等温吸附实验中对AP和PE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71和1.40 mmol·g-1,选择性为4.02。(3)用不同的富π电子基团改性CNF-St-HCP制备得到富π电子基团的超交联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其对AP和PE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CNF-St-HCP的孔结构被堵塞,造成改性后的CNF-St-HCP吸附量与选择性都降低。综上所述,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的富含芳香基纤维素聚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吸附分离AP和PE。该研究结果即为回收提纯石化副产物中的AP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对石化副产物中的废弃物处治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