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儿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共和晚期至帝国早期的罗马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描述儿童在家庭、社会、国家等各种领域中的表现,考察罗马儿童的本质与地位、意义与价值,探究罗马人对儿童的社会期待以及罗马文化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古罗马儿童的定义入手,探析罗马人眼中儿童所具有的天性特征和所承担的角色身份。他们认为童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龄段,与宇宙自然运行的规律相契合,是承担国家政治义务前的准备期。罗马人普遍认同儿童的纯洁性,正视儿童幼稚、不理性的弱点,对儿童的成长性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他们看来,儿童对于罗马家庭十分重要,是罗马传统道德价值的传承者;从社会层面看,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公民,罗马人认为儿童代表了未来的希望。第二章讨论了罗马家庭生活中儿童的生活经历,分析儿童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作用,以及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权制是罗马家庭的核心特征,父母亲对儿童有主要的抚养责任,家庭中的亲族及仆役也对养育儿童起到作用,家庭中多文化的氛围对儿童成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传承家族传统是儿童应尽的义务。从共和至帝政时期,家庭对于儿童的关注在逐渐增加,儿童始终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第三章论述了罗马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儿童在政治生活、国家宗教、国家政策中的历史状况,阐释了社会变革对于公共生活中儿童地位和作用的影响。共和国末期至帝政时期,罗马统治者用传统父权制的内涵、元首制的形式替换了原有的政治体制。新体制呈现出父权制的特征,统治者为了巩固王朝政权,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阶层儿童在宗教活动和政治宣传中的作用,部分地干预和接管罗马人对儿童的养育义务,统治者扮演了罗马最高家长的角色。在社会变革时期,女童与男童在宗教政治地位上的差距逐渐在缩小。第四章探讨了罗马儿童教育的发展脉络及两个教育阶段的开展形式,讨论了各阶段中儿童与施教者的关系。在共和晚期至帝国早期,古罗马人以培养道德完善、技艺成熟的演说家为主要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把罗马道德规范作为启蒙教育的内容,将掌握口头演说技艺作为学校教育的教学要求,家庭成员、家仆及教师共同施加了对儿童的教育影响。罗马教育在多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通过考察古罗马儿童在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及教育中的经历,本文发现,从共和晚期至帝国早期,罗马国家政体的转型对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父权制特征得到了保持;期间,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作为跨地中海的庞大国家,这种状况与它的统治需要是相一致的。
其他文献
<正>身穿蓝色衣服,头戴蓝色帽子的小男孩,闭着眼睛,微微仰着头,露出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似乎在向每一个人说&#39;抱抱我&#39;。这是西班牙设计师伊尔玛(Irma Gruenholz)最受
期刊
北京人能赚钱、会花钱收入北京人的钱袋子的确增加很快: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比例从1993年78.2%减少到1994年的20.3%。个人收入同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即高收入者主要分布在中青年,而老年人(65岁以上)中
文章以赣西北地区的民歌为背景材料,主要选取宜春、九江两地的民歌,对民歌中出现的含仔、公、牯三个后缀的动物词作了简单训释。
各种原因(如创伤、炎症、退行性变、恶性肿瘤等)引起软骨组织损伤,严重者均引起不同程度的软骨缺损。加之软骨细胞再生能力极弱,缺失的软骨不能再生最终导致骨、关节的功能障
<正>凯里往北,沿着开往黄平的公路前行约18千米,在路边就会看见一座寨门。再跟着略显狭窄的水泥路往前行,翻过一道小山坳,麻塘(ge)家寨便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深藏在大山之
文章简要介绍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过滤机理,并对现阶段主要的再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列出了每种再生技术主要的原理和最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外与DPF相关的软件仿真研
伊德里亚小镇,坐落于斯洛文尼亚西部盆地,周围山丘环绕,伊德里亚河缓缓地从城中穿过。这座7 000人的小镇因两件事物闻名于世:一是汞矿;二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梭结蕾丝编织技艺。汞矿让伊德里亚迅速繁荣,而蕾丝则让伊德里亚在漫长的时光中熠熠生辉。  连接世界的纽带  伊德里亚蕾丝节可以追溯到1953年,每年7月第3个周末伊德里亚都会举办为期3天的伊德里亚蕾丝节,平日宁静的小镇也会变得热闹起来。  节日
济宁二号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境内.地处举世闻名的孔孟之多,东临京沪铁路.西靠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和济宁飞机场、兖石、兖新铁路和三条国道纵贯其间.并建有铁路专用线和地销煤
背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在脑中形成大量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而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含β折叠结构的淀粉样多
隐喻是一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具有创造新意义和提供看待事物新视角的独特作用,并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交替.本文侧重探究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