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诱导槽的薄壁圆筒轴向冲击屈曲特性优化设计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nnnnnx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壁圆筒吸能装置由于其简单的结构、高吸能效率及稳定的屈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温气冷堆(HTR)控制棒跌落石墨体防护、车辆碰撞安全防护、航天飞行器软着陆等。在轴向低速冲击下,薄壁圆筒可以进行动态渐进屈曲进行塑性变形吸能。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薄壁圆筒的冲击屈曲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初始压力峰值过高,压缩吸能结构的吸能设计空间,降低吸能效率,增大结构失稳几率;2.传统的理论模型只能预测平均压溃力,无法对压溃力的全历程进行预测;3.屈曲模式受几何参数、载荷工况的影响很大,不能保证理想的轴对称圆环模式;4.细长圆筒易发生整体Euler失稳,在细长杆自由落体冲击工况下,Euler失稳的几率大大增加,如何提高稳定性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薄壁圆筒冲击屈曲存在的过高初始压力峰值、压溃力历程不可预测、屈曲模式不可控、冲击屈曲易Euler失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梯度诱导槽的薄壁圆筒冲击屈曲特性优化设计方法,在薄壁圆筒的筒壁内外布置沿筒长方向不同深度的周向矩形凹槽,进行屈曲位置、屈曲顺序、屈曲模式的控制,建立梯度凹槽筒的屈曲理论模型,推导获得梯度凹槽筒的压溃力历程理论预测公式,实现薄壁圆筒冲击屈曲行为的全历程控制及预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提出了基于梯度诱导槽的薄壁圆筒冲击屈曲全历程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理想刚塑性Alexander塑性铰模型及梯度凹槽控制的圆环模式渐进屈曲模型,推导获得了二次函数形式的屈曲全历程的分段压溃力理论公式,可进行梯度凹槽筒的屈曲压溃力全历程预测,在落锤冲击试验中,梯度凹槽筒展现出屈曲模式、位置、顺序的可控性及压溃力历程的可预测性,验证了梯度凹槽控制理论的可靠性及梯度凹槽对屈曲行为的可控性。⑵结合量纲分析,进行了薄壁圆筒屈曲历程可控的无量纲参数分析及构型设计。梯度凹槽筒的屈曲行为受三个无量纲参数控制:a.控制局部几何协调性的无量纲凹槽宽度W/(h+h0),b.控制屈曲局部稳定性的无量纲凹槽深度h0/h,c.决定屈曲模式可控性的无量纲半波长(H+W-h)/√Dh;利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无量纲参数对屈曲行为的作用规律及屈曲模式控制范围,通过赋予不同的无量纲凹槽参数来获取不同趋势的压溃力演化特征。在高温气冷核反应堆中,控制反应速度的控制棒在遭遇地震、紧急停堆等事故时会触发自由跌落模式。因此,建立相应的缓冲吸能防护系统以吸收控制棒动能是控制棒设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核反应堆内部结构的特殊性,吸能防护系统的设计面临严苛的要求,包括吸能历程的稳定性、压溃力精确控制以及高温下的运行可靠性等。将基于梯度凹槽的薄壁圆筒屈曲行为控制方法与高温气冷堆控制棒跌落防护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进行了梯度凹槽筒缓冲装置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验证了基于梯度诱导槽的薄壁圆筒屈曲行为控制方法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设计的梯度凹槽筒缓冲装置已经应用于我国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中。⑶针对高温气冷堆中控制棒缓冲器的设计需求,进行了高温气冷堆控制棒跌落不同温度下全尺寸模型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了梯度凹槽筒在控制棒自由跌落条件下的可控屈曲吸能行为,与完整筒进行了屈曲模式、压溃力历程等的对比;研究了“局部应变率效应”对屈曲压溃力的峰值变化影响规律及“温度效应”对屈曲行为的作用效果,获得了石墨体的精细化应力分布;梯度凹槽筒较经典完整筒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吸能特性和抗侧向扰动能力,保持理想的圆环屈曲模式及稳定的吸能历程。⑷结合先进的金属SLM3D打印工艺,将基于梯度凹槽的薄壁圆筒屈曲行为控制方法在新的材料体系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设计了外部完整构型与内部梯度凹槽相结合的316L不锈钢内部梯度凹槽圆筒(内部梯度凹槽筒)。针对SLM3D打印316L不锈钢材料,进行了MTS准静态压缩试验及SHPB动态压缩试验,获得了SLM3D打印316L不锈钢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利用Johnson-Cook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获得了SLM3D打印316L不锈钢的Johnson-Cook模型参数。利用落锤试验及数值计算对内部梯度凹槽筒的冲击屈曲行为进行研究,SLM3D打印的内部梯度凹槽筒轴向冲击出现了屈曲-卷曲(buckling-splitting)吸能行为,内部凹槽可以控制屈曲起始位置及褶皱断裂位置,其行程效率(stroke efficiency)较经典的屈曲模式有一定优势。在一个结构中同时存在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形模式(屈曲-卷曲模式),具有非常高的行程效率,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吸能方案及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利用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Algorithm,AFSA)和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PSO)混合求解微电网的优化调度方法。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建立了考虑风速、空气密度、光照辐照强度、蓄电池充放电能力和运行效率的各发电单元的功率输出模型,并针对微电网的实际情况对各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而传统的石化能源终将枯竭,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获取容易,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对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更多的是专注并网控制器的设计,并没有针对专门的光伏发电站等级的系统进行并网研究,因此在实际的光伏并网发电站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本文主要研究10kV光伏发电站并网系统建设,该系统的建设以大连鼎帝10kV
学位
该文将高阶常微分方程Hopf分叉问题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中心流形-范式方法,系统地推广到高维映射方程Hopf分叉问题研究,计算了中心流形,给出了降维过程和二阶简化方程.在此基础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工作在无固定结构环境下的自组织的无线移动网络。它适用于军事或是一些战略应用场合。例如,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发生地震或水灾后的营救等。在
该文研究的是厚弹性体受到有限弹性变形时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叠加在大变形上的小变形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在流体、薄板、薄壳的稳定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主要研究颗粒复合材料ABS/TiO铣削加工表面.通过观察分析ABS/TiO铣 削表面轮廓线和SEM形貌,发现表面至少具有三层子结构,从而认为ABS/TiO铣削加工表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分
针对电力系统多因素负荷预测问题的复杂性,融合粗糙集方法与遗传神经网络各自优势,提出一种新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粗糙集理论中信息熵的概念,约简负荷影响因素,简化网络输入变量。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权值优化。而且,引入综合反映气温、湿度及风力对人体作用的几个气象因子(实感温度、温湿指数及舒适度指数)来评价气象因素对短期负荷的影响。利用本文所述方法编制了程序,对实际的地区电网进行了短期负荷预测试
膨胀管/风洞是少数几种具备超高速流动模拟能力的地面试验设备之一,可以产生高焓气流环境,用于模拟飞行器大气再入过程中由于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引起的复杂流动现象。中国科学院
液滴蒸发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空间热能系统、生物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本文以两相流系统的应用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为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
赴韩国整容的中国人已经引起了韩国人的注意.这是因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赴韩整容的越来越多,随着“韩流”旋风在中国劲吹,韩国的整容风潮也渐入国人之心.韩国整容技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