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论文以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交互关系为联结点,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调控机制构建为重点,系统地探讨了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这一核心问题。 论文主要运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借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地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联,剖析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原因,并为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设置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规划调控策略”三个板块进行研究。 在上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论文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界定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并且根据空间与社会相互建构、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论文揭示了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城市规划对相关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 在中篇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研究中,论文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及其片面化发展、价值理性及制度理性缺失的特征,以及转型期城市规划制度框架中激励与约束、利益补偿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特征,揭示了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认知原因及制度原因。论文特别强调指出,规划制度机制的缺失是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根本原因。 在下篇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中,论文重点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及策略措施。研究认为,增强城市规划社会绩效的基本途径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技术层面,规划应在辨析城市各种空间环境的社会促进或社会损害作用基础上,就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各主要领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性调控策略;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社会中普遍的制度短缺及制度设计不足问题,规划应根据当今社会整体制度变化的趋势,建立起能体现规划核心价值、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达成的规划制度框架,并加强规划制度环境的塑造。 论文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本研究可以从社会发展视角,为亟待进行的中国城市规划改革提供技术及制度两条改革路径的指引。
其他文献
我国住宅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的发展,成功解决了城市住房紧缺问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的水平低,而且目前我们的人口基数不可能降低,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住宅
岭南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鲜明的建筑特色、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原生面貌,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文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
伴随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近郊区住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住宅开发规模空前,开发区域也呈现向杭州远郊辐射的状态。而现阶段大部分郊区住宅开发是纯粹
学位
长期以来,因囿于相对单一的学科领域,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大多沿袭既往的“考据”模式,成果虽丰,但多为实例介绍或表层分析,甚至徘徊在资料梳理阶段。其重要原因在于:关于乡土建筑理论
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等理论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河南)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剖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存在的问题,论证欠发达地区加快小城
“城市室内公共空间”是指现代城市建筑中对城市公众开放,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的建筑公共空间。这部分空间是建筑与城市交叉覆盖的空间,它属于建筑空间范
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同时也牵动着千家万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商品住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城市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依据,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总体规划正处在修编或待批过程中,基于总体规划属于基本的公共政策范畴,本次研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采用定性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年社区作为社会养老模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成为我国今后社会养老居住体系主要载体的责任。虽然目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