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与石漠化作用关系及调控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广西喀斯特山区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典型类型区,深入分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贫困化相互作用关系及优化调控模式,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通过建立贫困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近10年来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区域人地系统诊断,揭示出贫困化的主导驱动要素,从理论上诠释这些要素对贫困化作用机理及程度;分析了广西石漠化的动态特征,特别是喀斯特贫困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综合贫困化与石漠化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揭示出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贫困化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地理空间相关性;从农村扶贫开发主要手段与石漠化防治技术的结合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反贫困与石漠化治理的优化调控模式。   论文的主要进展与创新点是:   (1)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选取广西喀斯特贫困山区这个生态系统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环境问题突出、人地关系复杂且表现极端明显的典型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该地区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农村贫困化与土地石漠化为突破口,从更深层面揭示区域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互馈作用机理;   (2)以贫困化→石漠化→贫困化与石漠化作用关系为主线,着眼于贫困化区域演化格局→石漠化发展态势→反贫困与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综合集成GIS、RS、SPSS等多种方法,对区域贫困化与石漠化进行了状态诊断、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详细论述与分析,并结合区域典型案例调查提出反贫困化与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突出研究主题的层次性、递进性和科学性,可为同类地区研究提供方法论借鉴;   (3)基于喀斯特山区贫困类型及贫困化驱动机制的认识,有利于澄清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存在的认识盲区与误区。例如,资源相对富集的贫困地区,推进特色产业依托型的扶贫开发模式,是开发式扶贫的最佳方式。但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不愿主动发展生产、开辟市场,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现象,从而限制了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通过对类似典型模式的诠释,为新时期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及扶贫开发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由其引起的城镇缓发性风沙灾害,主要表现为沙尘天气和风沙流侵袭,其持续性足以使城镇掩埋在沙海之中,这样的事例在
对一名教师来讲,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应该是教师所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保证,是树立自己威信和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及必要手段。具体到一名数学教师,其知识储备的专业化和广泛化,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架构,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以广阔的基础信息知识为载体的基础知识储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一门学科,而现实世界是遵循辩证唯物主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村、农业社会向现代非农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它既包括农村人口向各级各类城镇的空间转移,也包括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扩散、渗透,农村自身的产业结
张艳玲(女)艺术简历 199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多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潜心绘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画展及各种绘画交流张艳玲作品 Zhang Yanling (female) Art re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村地域面积不断减小,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而部分乡镇地区仍然盲目地追求城镇化和GDP增长,造成了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被认为生态系统良好的农村地区也开始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其日趋恶化的趋势必须受到特别重视。因而急需加
本文从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出发,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方面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GIS的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辅助系统。我们将系统分成了五个
我国经济增长轴心已转移到以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由市场和开放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的转型为区域城市化及城市群体空间结构的演变注入了重要动力。同时,经济全球化为江苏的
近年来,我国设计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初具发展规模的设计教育体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接轨国际先进的设计教
遥感信息定量化,是遥感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大气校正是遥感信息定量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方法由于受DEM的限制,大多没有考虑地形效应,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0例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