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细胞膜微粒(MV)可以通过传递mi RNAs及蛋白质等内容物来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有证据表明源自内皮组细胞的细胞膜微粒(EPC-MVs)能够通过刺激血管再生来促进骨愈合。我们在这项研究中:1、评估EPC-MVs是否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成骨细胞来促进骨再生,并检测mi R-126高表达的EPC-MVs(EPC-MVs-mi126)是否对血管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促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膜微粒(MV)可以通过传递mi RNAs及蛋白质等内容物来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有证据表明源自内皮组细胞的细胞膜微粒(EPC-MVs)能够通过刺激血管再生来促进骨愈合。我们在这项研究中:1、评估EPC-MVs是否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成骨细胞来促进骨再生,并检测mi R-126高表达的EPC-MVs(EPC-MVs-mi126)是否对血管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促进骨再生。2、检测在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模型中局部应用EPC-MVs、EPC-MVs-mi126能否促进骨再生,评价其是否能有效地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方法】⑴分析EPC-MVs或EPC-MVs-mi126孵育后,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迁移、凋亡和分化能力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ECs)增殖、迁移、血管形成能力以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RK1/2、Bcl-2、PI3K、Akt蛋白表达。ERK1/2及PI3K抑制剂用于通路验证。⑵建立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骨折模型,局部应用EPC-MVs、EPC-MVs-mi126于骨折处,评估相关骨再生指标。双能X线检测仪测定活体骨密度。Micro-CT分析骨微结构参数。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定骨生物力学指标。血流监测仪评估骨折端血流灌注状况。Elisa法用于骨形成标志物PINP、OC、BALP的测定。【结果】⑴EPC-MVs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抑制细胞凋亡。EPC-MVs-mi126有更好的作用;⑵EPC-MVs及EPC-MVs-mi126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没有影响;⑶MVs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伴随着p-Erk1/2和Bcl-2的上调,同时这些影响能被ERK1/2抑制剂部分消除;⑷EPC-MVs能够促进ECs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而抑制细胞凋亡。EPC-MVs-mi126有更好的作用;⑸MVs对ECs的影响伴随着PI3K和p-Akt的上调,同时这些影响能被PI3K抑制剂部分消除;⑹去卵巢手术可使大鼠骨密度下降;⑺EPC-MVs使大鼠骨折处骨微结构参数改变,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指标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指标减少,骨折处骨痂形成增加。EPC-MVs-mi126作用表现为同样的趋势,其作用更明显;⑻EPC-MVs及EPC-MVs-mi126能使大鼠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发生改变,结构力学参数:最大载荷(max-load)、弹性载荷,材料力学参数:刚性系数(coefficient of rigidity)、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均表现为增加。EPC-MVs-mi126作用更明显;⑼EPC-MVs可以使大鼠骨折断端血流量增加和血流灌注恢复速度提升。EPC-MVs-mi126能发挥更好的作用。⑽大鼠骨折处局部应用EPC-MVs及EPC-MVs-mi126,其骨形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均呈现增长趋势,EPC-MVs-mi126组表现更明显。【结论】⑴EPC-MVs能够促进MC3T3-E1细胞及ECs功能,高表达mi R-126对EPC-MVs功能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⑵成功建立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合并股骨骨折模型,局部应用EPC-MVs及EPC-MVsmi126于骨折处,可使骨再生指标发生改变,提升骨质量及其生物力学性能,能增加骨折端血流量及加快血流灌注恢复速度,从而加强骨折修复。
其他文献
背景胃癌(GC,gastric cancer)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死亡的比例逐年增加,这是因为胃癌起病隐袭,易于转移和复发,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胃癌的发病机制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是宿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基因组不稳定、微卫星不稳定、Cp G岛甲基化等。针对胃癌发病过程中的遗传学改变,近年来已发现多种可指导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潜在
目的:研究miR-373及SRCIN1在神经母细胞瘤(NB)组织和NB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N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主要作用和分子作用机制,为寻找新的NB治疗靶点提供方向和实验基础。方法:1.自2013年至2016年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收集20例高危NB和20例低危NB。采用q RT-PCR检测miR-373在高危NB组织和低危NB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采用q RT-PCR法检测miR-3
研究背景:低氧是诱导肿瘤化疗抵抗或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临床上乏血供肿瘤对化疗不敏感。肿瘤异常的结构及微环境是造成低氧的根本原因。研究证实,超声辐照微泡产生的空化作用,可以引起短暂的炎症反应,刺激大鼠股薄肌的新生血管的形成。超声联合Optison对主动脉产生的生物效应,可以引起血管的损伤,表现为主动脉的收缩功能局部丧失[1-2]。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微泡产生热作用及空化作用,可以破坏肿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虽然近年来一线的化疗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DLBCL患者因化疗耐药而出现进展或复发,这是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及挑战。目前DLBCL患者出现化疗耐药和复发的机制仍不明确,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耐药与间充质干细
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代谢重编程已成为肿瘤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志,即大多数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表现活跃的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或有氧糖酵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肿瘤代谢领域的进展,Warburg效应的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充,已经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脂肪酸代谢、胆固醇代谢、氨基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等诸多代谢通路的改变也被概
目的:炎症和免疫调节异一直被认为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这些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很可能涉及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本研究使用TBSS方法分析未服药的急性期MDD患者经抗抑郁剂治疗前后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iusion tensor imaging,DTI)成像下的全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特征表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
引言分娩是一个复杂且相对时间较长的过程,而子宫收缩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宫缩的异常是导致产程异常、产后出血等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如何启动子宫收缩、如何维持和如何调节子宫收缩的机制的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分娩临产后被激活。在分娩过程中节律宫缩使子宫平滑肌组织处于阵发性和短暂的缺血缺氧状态,自噬在缺血缺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双刃剑”,能加速
研究目的:抗血小板治疗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试图探索不同人群氯吡格雷HTPR临床因素模型和临床预后,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是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慢性而持久的、中度减少的状态,可以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临床无确切的治疗手段。皮层CBF的减
目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远期发病率、死亡率、健康护理费用和生活质量有着独立的有害影响。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 A)能抑制异氟烷诱导的小鼠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从而减轻学习与记忆损害。然而,Cs A具有免疫抑制性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