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在CDT(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PMT(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术式下,使用新型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eteplase,r-P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在使用相同溶栓药物尿激酶时,机械血栓清除术对比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的临床观察,以期探讨出更优越的用药方案和腔内治疗方式,为此类疾病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数据,拟定入选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患者后按治疗方案分为三个不同组别,包括2个用药方案组和1个手术治疗组,比较各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方案组:在使用相同的手术方式CDT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式(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下,分别使用尿激酶(Urokinase,UK)、尿激酶联合瑞替普酶溶栓;在使用相同的手术方式PMT+PTA术式下,分别单用UK、r-PA溶栓。手术方式组:在使用相同药物UK溶栓治疗下,分别使用CDT+PTA、PMT+PTA两种手术方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急性期DVT患者197例,完成随访180例,失访率9.4%。在使用相同手术方式CDT+PTA情况下,单用UK组和UK+r-PA组的D二聚体平均上升分别为4753.00 ng/ml和22577.00ng/ml,纤维蛋白原平均下降分别为1.90±1.40 g/L和2.61±1.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住院时限、治疗费用、手术前后通畅率、下肢消肿率、villalta评分及PTS发生率、中期(1-3月)通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相同手术方式PMT+PTA情况下,单用UK组和单用r-PA组的纤维蛋白原平均下降分别为1.34±0.83和3.34±1.08(g/L),手术前后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60.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日、住院费用、下肢消肿率、PTS评分、近期(1-3月)通畅率、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相同溶栓药物UK方案下,使用CDT+PTA组和PMT+PTA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天和5天,总住院费用分别58934.54±12906.73元和83299.14±13559.97元,D二聚体升高分别为4753.00 ng/ml和37247.00 ng/ml,大腿消肿率分别为50.00%和65.00%,手术前后通畅率分别为60.00%和77.78%,villalta评分分别为5.00分和3.00分,组间PTS频数分别为91例(占81%)和7例(占47%),组间不良反应频数分别为43例(占38%)和10例(占66.6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下降程度,小腿消肿率、中期(1-3月)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使用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成形术式情况下,尿激酶联合瑞替普酶对比单用尿激酶虽可使D二聚体明显上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但近期、远期疗效相同且不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2.在使用机械血栓清除+球囊扩张成形术式情况下,术中使单用瑞替普酶较尿激酶带来了更好的术后通畅率,中期、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似。3.在使用相同溶栓药物尿激酶方案下,使用机械血栓清除+球囊扩张成形术式较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成形术带来了更好的近期、远期疗效,住院日也有所下降,但术后血尿等不良反应风险随之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成年男性Blumensaat线(股骨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前坡之间的角度、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髁间窝角度(intercondylar angle,I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相关参数,以此来评估其与男性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
学位
目的:探索骨肉瘤微环境的免疫浸润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筛选出与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以及免疫相关基因,为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有生存意义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基于RNA测序样本,采用估计算法将85例骨肉瘤病例分为高、低评分组,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免疫评分与生存的关系。免疫评分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
学位
目的: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是临床上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仍无统一规范的治疗策略。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和探讨本中心原发性大气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以期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气管及主支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8.65±13.86岁(17岁~80岁),男性24例(46.15%),女性
学位
目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2,IRF2)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3(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3,OAS3)对于肿瘤的发生与其演化起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中具有促使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阻碍肿瘤的进程而抑制其发育的作用。然而,IRF2基因与OAS3基因共同表达促进前列腺癌发展尚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
学位
目的:评估机械生长因子对强直性脊柱炎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验证机械生长因子发挥抑制炎症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LA-B27/Huβ2m转基因型大鼠的强直性脊柱炎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机械生长因子(MGF)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并记录转基因大鼠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情况和疾病的宏观表现;制作转基因大鼠脊柱关节组织的H&E染色切片进行观察并评估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制作转基因大鼠脊柱关节组织的白介素17(
学位
期刊
研究目的: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在行内固定治疗后发生内固定失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2020年4月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逆转子间骨折,符合入选排除标准,全部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影像、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完成195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数据。根据是否在随访过程中发生内固定失败,患者可以分为骨折愈
学位
目的:探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不同手术方式切除无功能非侵袭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经鼻蝶手术量在其中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术后诊断为无功能垂体腺瘤并使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上符合Handy-Wilson分类标准的I、II或者0、A、B期、Knosp分级的0-2级,术中未发
学位
目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MS)是最常见的瓣膜病之一,由于瓣口或瓣下狭窄,长期慢性的左心室充盈不足,使部分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减小,手术解除MS后,小的左心室不适应突然增加的容量负荷,部分患者极易发生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及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等,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小左心室是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
学位
背景:感染性骨缺损是一种骨质短缺并感染的复杂疾病,因其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且预后不佳,所以对骨科医师而言,感染性骨缺损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感染性骨缺损愈合的过程需要多种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周围血运及微循环等的参与。目前骨搬移手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相关的炎症因子在骨搬移手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中的作用及机制未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探讨大鼠感染性骨缺损在骨搬移手术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