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β-防御素1对三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水产养殖中常见且重要的病原菌。近年来,由这些病原菌引起的鱼类细菌性疾病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鱼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生产中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甚微,亟需研发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鱼源β-防御素1(β-defensin1)是一种存在于多种鱼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相比,鱼源β-defensin1因其抗菌作用机制独特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但是,该抗菌肽对特定病原菌的抗菌机制尚不清楚,严重阻碍了其在防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为此,本课题以草鱼β-defensin1为研究对象,借助细菌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研究其对上述三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和作用机制,旨在为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总结如下:1、Ciβ-defensin1蛋白的重组表达论文中根据Ciβ-defensin1(Ctenopharyngodon idellaβ-defensin1)基因和p ET-32a(+)载体序列设计一对带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实验室保存的pc DNA3.1-Ciβ-defensin1为模板,PCR扩增Ciβ-defensin1基因,采用酶切酶连方法将Ciβ-defensin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Ciβ-defensin1。该重组质粒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均获得一条大小约为153bp的目的基因DNA条带,测序结果也显示β-defensin1基因无任何突变或缺失,表明上述重组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然后,将重组菌Rosetta-gami2(DE3)plys S/p ET-32a(+)-Ciβ-defensin1进行IPTG诱导表达与SDS-PAGE分析,可溶性表达产物用镍-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进而透析、浓缩和蛋白浓度测定,获得纯度约为95%、浓度为0.81 mg/m L的r Ciβ-defensin1蛋白。2、r Ciβ-defensin1蛋白对三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检测论文中首先复苏实验室保存的拟态弧菌04-14菌株、嗜水气单胞菌BA1菌株和致病性大肠杆菌YE-1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和抗原性进行鉴定。然后,通过打孔法、微量稀释法和涂布计数法检测r Ciβ-defensin1蛋白对上述三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CCK8法检测该重组蛋白对CIK细胞是否有毒性。结果显示,r Ciβ-defensin1蛋白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0.15 mm(拟态弧菌)、22±0.20 mm(嗜水气单胞菌)和16±0.17 mm(致病性大肠杆菌);MIC值分别为19.63μg/m L(拟态弧菌)、39.25μg/m L(嗜水气单胞菌)和78.5μg/m L(致病性大肠杆菌);MBC值分别为157.04μg/m L(拟态弧菌)、341μg/m L(嗜水气单胞菌)和>628μg/m L(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浓度小于或等于175μg/m L的r Ciβ-defensin1蛋白处理后的CIK细胞存活率达到96%以上。结果表明,抗菌肽Ciβ-defensin1对拟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体外抗菌活性,且对拟态弧菌的抗菌活性>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对CIK细胞毒性很小。3、Ciβ-defensin1对三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机制初探论文中分别通过菌液OD630值测定法、ONPG试验、凝胶阻滞试验和BCA法检测r Ciβ-defensin1蛋白对三种病原菌的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胞内DNA与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 Ciβ-defensin1蛋白对上述三种病原菌的细胞壁均有损伤、且能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能与拟态弧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结合,但不与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结合;均能抑制三种病原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结果表明,抗菌肽Ciβ-defensin1是通过增强细菌壁膜通透性,干扰细菌DNA与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拟态弧菌和大肠杆菌作用,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主要涉及增加细胞壁/膜通透性和抑制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综上所述,本课题在成功表达重组抗菌肽Ciβ-defensin1蛋白的基础上,明确其对上述三种病原菌均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且初步探讨了该抗菌肽抗三种病原菌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鱼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也必将促进鱼源β-defensin1的开发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耳标、饲养员观察、刺青等生猪个体识别方法存在引起生猪个体不适、人力成本较高、刺青错误率高等问题,难以满足规模化猪场养殖自动化的需要。因此,在群养环境下,如何利用智能化方法进行生猪个体自动有效快速地识别,实现对其建档立卡,建立生猪养殖可追溯平台,对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猪场养殖自动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本文学习借鉴类似无伤害的
学位
为降低开展卵巢异种移植试验的门槛与成本,探索了以非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的猪卵巢皮质的异种移植可能性及方案,试验共分以下六部分:试验一、免疫抑制剂筛选。将30只肾包膜下移植了卵巢组织的受体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第一组小鼠术后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Ctr组),第二组每天按0.3 mg/只的剂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Dex组),第三组每天按0.3 mg/只剂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按0.5 mg
学位
山羊妊娠毒血症是以高龄多产母羊多发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发病母羊易死亡,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检测发病羊血液生化和分析妊娠毒血症山羊血清代谢组变化,为进一步解析山羊妊娠毒血症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基础。选取疑似妊娠毒血症(PT)组和健康妊娠同期山羊(NC组)各9只,采集发病期血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比较PT和NC组血清代谢物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血清生化指标发现,与N
学位
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是由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SP)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系统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种鸡垂直传播,导致2-3周龄内雏鸡急性死亡,给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此病主要防控措施就是净化,目前净化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血清玻板凝集法(Serum Plate Agglutination,SPA),该方法方便、快速,但敏感性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免疫
学位
血清4型禽腺病毒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引起家禽较高感染率和死亡率,其中,鸡是最易感动物,可以诱发鸡的心包积液综合征。目前,对于FAd V-4毒株在传代过程中毒力变化、病毒的感染方式、不同感染方式的死亡率以及编码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所分离FAd V-4毒株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制备第2~15代次FAd V-4毒株,测定不同代次毒株TCID50。将感染FAd V-4的病变鸡
学位
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和降低经济效益的原虫病。它可以导致鸡采食量减少、精神沉郁,甚至死亡。为了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疫苗得到广泛使用,其中弱毒苗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球虫疫苗,其致弱方法主要分为早熟选育法、鸡胚传代法和理化致弱法。本试验选用理化致弱方法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进行紫外线(Ultraviolet,UV)辐射致弱,使之达到减毒效果
学位
报纸
免疫水平不仅和自身抗病力相关,也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受非洲猪瘟入侵、猪场管理不规范以及种猪来源杂乱等问题影响,地方猪养殖场普遍存在系谱缺失或错误等问题,这将增加近交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初步研究不同胎次对猪免疫水平的影响,鉴定不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为安徽地方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安徽地方品种皖南花猪和黟县黑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50K基因芯片数据对皖南花猪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全基因
学位
目前,超声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心脏超声在犬和猫的疾病检查时更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心脏超声对于兽医师来说操作难度还是比较大,需要长时间锻炼。本研究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对实验犬和猫的心脏进行探查,旨在探索犬猫心脏扫查技术要点:获取心脏各参考切面图谱,完成心脏内结构和功能的识别和定位,并结合犬猫心脏典型病例分析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10只健康的年龄在2-3岁的贵宾犬和英国短毛猫作为多
学位
我国的养猪业日益壮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猪病毒性传染病也在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针对安徽地区猪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以及六安市共收集了76份猪粪便样本,其中有29份样本来自腹泻猪群,47份来自健康猪群,并对这76份样本进行了猪病毒宏基因组检测。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在收集到的76份样本中共检测出19种猪病毒,其中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