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稻虾连作模式水质和土壤环境的动态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以种植水稻为中心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科学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已成为养殖克氏原螯虾的主要模式。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技术和营养品质方面,但是对稻虾生态系统中的秸秆循环利用方面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在稻虾连作期间设置秸秆配施氮肥调节不同的还田C/N探讨对养殖水体、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鉴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15:1的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影响较大,因此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进一步探讨对养殖水体、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运用16S r RNA基因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探讨不同还田处理对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变化。1.稻虾连作期间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对养殖水体、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为探究稻虾连作期间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本研究以秸秆配施氮肥调节C/N还田为切入点,在2017-2018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为对照组(CK)、单施秸秆C/N为35:1(S)、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25:1(SN1)、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15:1(SN2)以及单施氮肥处理(N1)。结果表明:1)CK组水体总磷含量最低,S组总磷含量最高;各时期总氮(TN)含量CK组最低,其次是SN2处理。各处理水体氨氮(NH4+-N)含量低于克氏原螯虾安全耐受限度。2)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SN2处理组最为显著,较秸秆还田前增幅为56.1%;SN2处理组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240%;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容重,SN2处理组容重最低。3)N1处理和SN2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SN2处理组酶活性最高,并且随着C/N的升高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在3种秸秆还田处理中,SN2处理组只有在还田后第一个月土壤脲酶活性低于其他处理,N1处理组前期表现出较高酶活性,后期开始降低。综合以上结果,在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方面与其他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15:1较为合理。2.稻虾连作期间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养殖水体、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根据第二章试验结果,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为15:1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探究对养殖水体、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于2019年稻虾连作期间进行,采取田间试验。共设置4种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CK)、秸秆还田量为1500 kg·hm-2(S1N1)、秸秆还田量为3500 kg·hm-2(S2N2)、秸秸秆还田量为4500 kg·hm-2(S3N3)。结果表明:溶氧在未使用增氧机充氧状态下为6.68~14.59 mg·L-1。秸秆还田期间,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体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也在升高,但是低于小龙虾安全耐受值。在还田前期土壤无机氮形态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到后期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有机质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其中以还田量为4500 kg·hm-2处理下的酶活性增幅最大。3.稻虾连作期间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基于16S r RNA基因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根据第二章研究结果研究稻虾连作期间不同秸秆还田量配施氮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究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设置4种处理: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CK)、秸秆还田量为1500 kg·hm-2(S1N1)、秸秆还田量为3500 kg·hm-2(S2N2)、秸秆还田量为4500 kg·hm-2(S3N3)。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MBC、MBN含量,并且降低了MBC/MBN比值。秸秆还田处理提升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2N2处理下的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处理。不同还田处理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主。多级物种差异分析(LEf Se)显示不同处理对属水平的土壤菌群结构变化有较大影响,S3N3处理与CK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冗余分析(RDA)显示对土壤菌群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土壤总氮、总磷、微生物量碳、速效磷、脲酶。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临床定义的血管性抑郁症的老年人群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一种无创、便捷的血管性抑郁评价模型。方法:67例患者(平均年龄71.67±6.86岁,女性占65.7%)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符合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诊断标准,根据Fazekas量表对白质损伤进行分级。应
论文以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群落生态学、景观学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和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等,研究了铁西区内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绿色廊道景观结构和格局。在此基础上,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铁西区绿色廊道生态规划方案的改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铁西区绿色廊道调查结果显示,铁西区内道路断面形式变
新疆拜城种羊场是最早培育成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羊场之一,为探讨其适合的遗传评定方案,本研究应用REML法和动物模型BLUP对拜城种羊场1992年至2010年19年的母羊鉴定记录和
二十一世纪,在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经济、科技、社会等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演愈烈,而这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离不开教育的奠基。201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具体明确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地位与作用。核心素养作为实现教育价值以及确立人才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国家
近年来,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技术备受关注,被广泛认为是解决通信系统安全的有力工具。本文运用PLS技术对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Cognitive Radio Network,CRN)和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协作干扰对齐(Interference Alignment,IA)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PLS相关技术,并对其发展及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
农村地区由于自然地表与建设区域的错综交错,其空间异质性显著增加了汇流传输自然过程与水文模拟的复杂度。道路系统的进村落户,改变了局部地区的产汇流走向,对区域总体的水文过程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现有的水文过程模拟中,对于地表水文过程的表现,目前还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子流域的划分和产汇流路径的提取,但对于道路、桥涵、闸口等这样人工建筑在目前的DEM是无法准确表达的,水文建模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农村道路
本论文总共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于铜催化Sonogashira偶联串联反应的苯并呋喃类衍生物的合成反应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钯催化sp~2-sp~3碳氢键的氧化偶联反应构建二氢苯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甘蔗产业的全面机械化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收割过程中甘蔗宿根破头率过高的问题一直制约着甘蔗机械化的进程。由于甘蔗收获机中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因是患者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蓝蛋白
相较于他类的旅游方式,名胜古迹以其特色的人文历史等文化输出方式吸引着广大游客,从而也产生了其独特的衍生品模式。随着当代文创产品的不断发展,名胜古迹衍生品的品类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新。淮阳太昊陵作为名胜古迹的代表景区,以伏羲太极八卦和活化石泥泥狗等标志性文化符号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陵。而与丰富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衍生品的种类匮乏,同质化严重,无法跟随时代理念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因此,如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