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遗民词心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是我国传统文化成熟定型的时期。宋代文学全面发展,在诗、文、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然“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之中,宋词的发展尤其值得称道。宋词经过两宋的繁荣,宋末时,再度放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宋遗民词。遗民词造就了宋词最后的辉煌。遗民词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精湛的水准,而且在内容里也注入了遗民一己的亡国之悲,在情思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考察宋遗民词,无疑对我们完整认识宋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即从“词心”的角度作了一番粗浅的研究。 在进入宋遗民“词心”研究之前,笔者首先就宋遗民及遗民词人的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针对宋末元初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宋遗民的遭遇,笔者分析了遗民故老的深层思想,揭示了他们拒不仕元的根本原因,并据此确定讨论的主体对象——宋遗民词。接着笔者根据词作,分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感情,即亡国后宋遗民在词创作过程中特定情感的凝结,这些感情大多和故国覆亡、社稷不存有关。其中故国之思、人生之慨贯穿遗民词的始终,在词作中,词人通过表达消极避世的隐逸和弥足珍贵的友情来与现实默默抗争,并流露出浓重的怀乡之情,转而客观记录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历史悲剧。 详细分析遗民词的主体意识以后,笔者又对词作中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作了整体观照,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其一,通过宋遗民词以节令、咏物为主的题材取向,分析了在词作中遗民词人的寄托之意及这种艺术手法的优点所在;其二,宋遗民意象反映多重遗民心理。本文从遗民词意象的创作手法分析入手,进而研究了遗民词中的典型意象,通过内蕴不同的多个意象群体现了词人的多重心态;其三,通过研究遗民词意境的特殊创造,揭示了词作深层感情所在。 总之,本文力图在对宋遗民词进行个案分析和整体观照的过程中,全面凸现遗民词作艺术手法的运用,并通过“探河穷源、剥蕉至心”的分析,重新展现宋遗民词人复杂深隐的心理。这两个方面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其他文献
新闻标题中引号的特指用法一直受到新闻语言研究和特指引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语用视角来考察标题中引号的语用功能及其价值,以定量统计分析和静态描
学位
当今社会,学生的生命价值不断受到挑战与威胁,加强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是义不客辞的责任,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游侠诗是唐代,乃至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但遗憾的是它一直被忽略,甚至遗忘。本文试图弥补这种缺憾,在搜集整理全唐诗中三百多首游侠诗的基础上,在对侠文化的整体观照中,经
《集韵》是北宋政府官修的韵书,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著作,成书近千年,历来只被作为韵书而受到重视,却缺乏对其语词训诂的研究。实际上,这部韵书保存了不少唐宋时代的语词训诂资料,是
《慵斋丛话》是稗说文学的代表作.《慵斋丛话》是朝鲜前期代表文人成倪(1439-1504)的著作,称之为朝鲜稗说文学的“百味”,这本著作是中宗20年(1525年)成倪的儿子世昌等人在庆州
形容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形容词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很多人都认为现代汉语形容词是多功能的,几乎所有的句法成分都能充当。但是,这种多功能是一种具
新时期以开放的姿态迎来了文学的回归和发展,少年乡土小说也就在这样宽松的文化氛围中取得了合法的文学身份,并以主流话语的姿态雄踞于80年代的儿童文学领域。尽管在90年代以后
地理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科目,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以及提升防灾意识.对于一些教学机构来说一定要明确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是最宝
从学生“自主学习”中提高教师的“教”,根据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我教学中自主学习课程的核心内容.我从对课程的整体思维确立目标到学生自主发展逐个突破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