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德性”之于人类,是人性存在之根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里,只要有人生活,就有德性问题的存在。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中国梦”建设成果的获得者、享用者,而他们的德性品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大学生德性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期间对真、善、美在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活动等方面内隐的、固化的综合表现。大学生德性的类型与其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生活方式能体现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选择。大学生生活方式是动态的、多样的、多层次的,包括政治生活、学业生活、消费生活、情感生活、网络生活等等,这些生活方式均在不同的维度里体现着大学生的德性特征,在政治观念上体现的是“政治德性”,在学业发展上体现的是“学业德性”,在消费习惯上体现的是“消费德性”,在情感诉求上体现的是“情感德性”,在网络生活上体现的是“网络德性”。可以说,大学生德性品质体现在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最自然、最真切、最常态的存在方式。 本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的政治、学业、消费、情感、网络等核心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德性状况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秉持爱国主义,但政治意识淡薄;成才愿望强烈,但学业发展迷茫;消费观念理性,但享乐主义严重;恋爱动机单纯,但责任意识不强;尊崇网络道德,但自控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既有社会转型发展的冲击,又有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既有网络社会思潮的渗透,又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调;既有家庭德性教育的缺乏,又有主体自我认知的模糊。这些复杂而多元的原因在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当代大学生德性品质的形成,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要培养完善的“人”,就需要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参照体系,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把握德性培育的方法理论,遵从德性培育的基本规律,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以教育“德”;强化自律意识,以省察“德”;推进制度管理,以管促“德”;注重典型示范,以榜树“德”;发挥网络作用,以网融“德”;积极社会实践,以行践“德”;坚持立德树人,以师立“德”;优化育人环境,以境润“德”;完善监督体系,以监保“德”等手段来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性培育。古往今来,德性论一直作为人性论的核心和实质而存在,国内外学者在德性伦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资料,但针对当代大学生德性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尤其是立足当下的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生活现状,以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视角来探讨德性的问题亦不多见。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