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顺应性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学术论文被普遍认为是纯粹客观、毫无偏见的,然而科学家们表达他们态度与观点的方式对其科学论据是至关重要的。对表达观点的精确与谨慎的需要意味着模糊限制语是预测读者可能反对他们主张的一项重要的资源(Hyland, 1995)。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论文的一项基本特征(Rounds,1982)。自Lakoff于1972年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使语义变得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由此模糊限制语研究便引起了语言学家越来越大的关注。但大部分研究都以日常会话中的模糊限制语现象为研究对象,基于具体文体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然而在学术文体中模糊限制语受到的语言学关注却不够。本文从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现象入手,运用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由此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旨在对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论文中的运用做出顺应性解释。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对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是一个在语言使用的各个层面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如作者选择语言策略,模糊限制语是语言策略的一种;选择具体的词汇,在众多的模糊限制语中,作者需要根据文体特征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模糊词语;除作者外,读者也会在同一模糊限制语所产生的多种理解中选择合适的一种。作者或读者所进行的所有语言选择是为了达到语境顺应。Verschueren的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因此,语言使用者在学术论文中对模糊限制语的选择是语境顺应的结果,即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包括对作者和读者的心理和情感认知的顺应;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包括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对物理世界的顺应,包括学术论文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顺应。
其他文献
名词化是区分英语书面语体与口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使文章增强连贯,更加精确,简化和客观的功能。因此,对中国学生论文摘要中的名词化现象进行相应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该研究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小组,经过3年科技攻关,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一维铬原予沉积纳米光栅样板。日前,该课题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
分析敦煌壁画中供养人服饰与市井生活,阐述其给予戏剧服饰艺术创作性思维带来的启迪与借鉴。
听力是一种基础性语言技能,其在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涉及听力风格的研
博斯腾湖曾是我国最大的吞吐内陆淡水湖。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博斯腾湖处于"淡水-微咸"转换期湖泊,IV类水质的"贫-中富营养湖泊",其水环境状况不容
分析敦煌动物壁画的发展历程及美学风格,结合舞台剧中不同体裁的动物造型及服饰的区别,阐述敦煌壁画给予戏剧服饰艺术创作的启迪与借鉴。
编者按:8月21日,2013年四川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发布暨夯实四川底部基础经济座谈会成功召开。会上,省内相关著名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把脉诊断、建言献策,以期进一步夯实底部基础经济,促进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本刊特摘录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杨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县级经济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县级经济发展要处理好点、线、面、块四者的关系。点,就是做大做强企业;线,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对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所持的态度几经反复,然而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达成这样的共识:
法国文论家克里斯蒂娃(Kristeva)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提出的互文性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文本理论是互文性理论的最初形态。随后巴特(Barthes)、德里达(Derrida)、热奈特(Genet
随着城市发展的理性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对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也不断得到重视。文章从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根据衡阳城市人居环境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