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向横穿青藏高原地区大地电磁探测结果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喜马拉雅山造山带海拔高度高达4000米,地壳厚度超过70千米,约为一般大陆地壳的两倍。其抬升与形成历史和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有关,约七千万年前和欧亚大陆板块相遇,产生一系列碰撞造山运动,两板块的碰撞模型及碰撞接壤后相互作用的细节,目前尚无定论。过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地壳,探讨青藏地区岩石圈及上地幔结构的并不多。直到90年代之后,由中美加等多国合作的INDEPTH计划,才逐渐建立青藏地区岩石圈和上地幔较详细的结构模型。   INDEPTH-MT分别于1995年、1998年和1999年在青藏高原采集了5条测线的宽频段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用于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的成像。论文简要的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地质结构和地球物理概况、大地电磁理论、大地电磁数据处理,随后详细的叙述了大地电磁张量阻抗分解、二维反演和地质解释。   论文对INDEPTH-MT资料进行张量阻抗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地电结构是近二维构造并且电性主轴走向与地表的地质走向一致。随后文中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Coniugate Gradients,NLCG)算法对数据进行TM模式、TM+TP模式反演,得到300千米深度以上的二维电阻率模型。   反演获得的电阻率模型表明:青藏高原的总体特点是高阻的上地壳覆盖在高导体广泛分布的中、下地壳和上地幔之上。在拉萨——冈底斯地体、羌塘地体、松潘——甘孜地体和昆仑地体的下地壳和上地幔均发现大规模的高导异常体,大地电磁探测得到的电阻率模型与其它地球物理和地质结果一致性较好。高原地壳的整体趋势是纵向分层,横向分块;北部岩石圈厚度比南部薄;东部岩石圈厚度比西部薄。根据电阻率模型及其它相关资料,推测印度大陆向北可能俯冲到羌塘地体南界班公——怒江缝合带之下300公里,而亚洲岩石圈则向南俯冲到昆仑山地区以南;班公——怒江缝合带为壳幔热交换通道;印度大陆的斜向碰撞最先开始于高原东部。综合考虑,推测青藏高原上地壳浅层的高导体可能是含盐水溶液(100—200米),而中、下地壳和上地幔(>10公里)的高导体可能为部分熔融或者炙热流体。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Internet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虚拟环境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工程、商业和娱乐等多个领域。把分布式虚拟环境引入遥操作系统,给遥操作技术带来
对旋转机械进行动平衡测试时,得到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后,为了使被平衡部件恢复到预定精度的平衡状态,必须对其进行校正。本文首先对了几种应用性很强的动平衡校正方法进行了系统综合的研究,包括去重法、配重分量法、附加刻度动平衡盘法。并最终用VB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出一套包括这几种算法的综合通用动平衡校正软件。在我国,转子动平衡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动平衡测量和去重相分离的手工动平衡校正策略,即首先采用一些动平衡检
期刊
针对油田油气井分布范围广泛,交通不便,不能实时获得油气藏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导致生产决策滞后的现实,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油气井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
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对汽车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对转向系统的转向性能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是不同的,汽车高速直线行驶时,需要较小的传动比使方向盘更加沉重以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汽车转弯行驶时,需要较大的传动比使车辆具备较高的轻便机动性。变比转向系统的出现解决了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轻”与“灵”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循环球式变比转向器齿轮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从建模到有限元分析
本论文以发动机产品关键件车间快速响应制造技术研究为背景,着重对车间快速响应制造技术中可重构的发动机产品车间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
摘 要:英语是我国高中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需高中英语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情境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课程的理解。本文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具体应用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从硬界面和软界面两个方面对数字产品界面设计理论进行了论述。硬界面方面,引入人性化设计层次理论,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上塑造产品形态,结合产品语意探讨形态塑造与语意表达的关系,总结出设计的基本方法。软界面方面,对非理性用户模型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任务模型以及思维模型的分析,考虑用户的非理性因素,增加对用户学习、出错和非正常使用环境的分析,总结出软界面设计方法。最后,以手机设计为例,具体分析各设计
学位